城市综合减灾管理方略的系统哲学思考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与创新的中心和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对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伴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灾害也日益突出和明朗化。现代城市灾害由于具有复杂多样性、突发群发性、系统整体性、系统层次性和严重危害性的特征,致使对未来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制造了严重的障碍。为此,探究城市灾害的规律,预测灾害的未来态势,分析减灾管理的缺陷与不足,用系统论的观点,站在系统哲学的高度来进行哲学思考,这将会对新世纪开展城市综合减灾管理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城市灾害种类繁多,成灾因素、致灾因子也异常多样,其大致上可分为自然的因素和人为社会的因素。从自然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宇宙天体的异常运动和地球各个圈层的异常变动及城市地理因素;从人为的社会因素来看,主要有城市地生态环境因素、灾害文化背景因素、政策导向的正负效应、城市人口和财产集中程度、人为资源开发利用和科技发展等。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城市自然灾害呈现出危害面积扩大、周期缩短、破坏程度加重和人为复合型灾害加剧的趋势。从很大程度上来看,城市灾害的日趋严重其归根结底在于人,在于缺乏科学的有效管理。 城市减灾管理是一门特殊的管理,它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减灾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但是,现行城市减灾管理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诸如管理体制方面不完善、灾害的监测和预测管理能力不强、减灾管理表现为静态被动和表面化、减灾文化建设滞后和防灾意识淡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的决策上缺乏哲学指导。为此,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指导思想,对减灾管理观和减灾管理方法论进行了系统哲学方面的思考。减灾管理观主要有灾害的不可避免性和可管性的辩证观、减灾管理系统观、减灾管理文化观和减灾管理原则等四个方面。同时,现代新兴科学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突变论等自组织理论的出现为城市综合减灾管理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基础。 城市减灾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减灾管理有其共同的客观规律。因此,城市减灾管理必须相互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外,减灾管理又有其特殊的矛盾和问题,所以中国的城市减灾管理必须符合中国的闺情,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减灾管理模式。 与世界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国情不同,同时中国的城市灾情也不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综合减灾管理可拟为实行如下的管理模式:一是分散式管理和综合式管理相结合;二是法律、经济、科技和人相结合的“四轨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今后的减灾管理实践中将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对当前以及今后的城市减灾管理将会起到理论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建设服务型教育体系,推进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一直是宁波甬江职高坚持不渝的办学宗旨。近年来,甬江职高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教学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重大,意义深远。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为了使用紫外纳米压印法制备出亚波长结构,研究了在石英衬底上采用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制备出紫外纳米压印模板,以及模板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光刻胶和刻蚀速率的影响。利用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司法必须为民生提供及时、公正和有力的保障。”在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这已成为一个共识。特别是2007年以来,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更是把目光瞄准民生,
四五世纪至明治时期存在于日本的黑齿习俗属一种非语言文字象征符号,具有多种文化象征涵义:女性传递身体信息的符号、成人通过仪式、审美符号、贵族身份符号。这些涵义具有历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把礼仪的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教育中重点培养儿童形成文明礼貌的道德品质,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初始起点,理解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
1 小江流域河漫滩治理情况小江属金沙江上游,全长138.2 km,流域面积为3 043.45 km2,河床平均纵坡比降为1.28%,河流两岸地形陡峻.由于长期受水土流失的影响,大量泥沙输入江中,
为巩固汉代统治基础,汉代政府对商人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进行的干预从未间断。利用政治权力强行迁豪,打击豪民势力;推行算缗和告缗政策,加大对商人的盘剥;实践“轻重”理论,巩固封建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马晓丽研究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现代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学术界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