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以及中外贸易的增加,国外对汉语学习产生了需求,希望更多的了解中国。于是在全球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应积极的将中国文化输出,促进文化的国内外交流和融通。在此背景下,国家汉办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目前,孔子学院在海外遍地开花,对促进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的现状的了解,发现目前孔子学院对于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传播学观点切入,运用传播学中诸如传播策略、“把关人”、“意见领袖”、“信息形变”等相关理论,将孔子学院的中国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传播主体加以审视,提出提高师资的策略。借助海外孔子学院本土教师的优势,增强传播效果。在充分分析以孔子学院学生为传播对象的差异性的前提下,调整孔子学院的授课内容及所选择的教材。本文重点在于探讨促使我国文化在孔子学院的有效传播的策略,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本文提出孔子学院不但是一个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更应当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过孔子学院,提高国家软实力,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孔子学院尚处在日渐成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主动利用国际国内各类信息和媒介资源,从而提升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效果。论文采用以文献综述为主的定量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主要是收集整理近五年以来有关孔子学院的报道、孔子学院工作人员的札记以及孔子学院的相关研究等,理清对孔子学院研究的角度,筛选整理出可供利用的资料。分析国外语言文化传播机构的历史、现状以及运作模式,针对孔子学院目前的困境,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多层次解读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策略。从文化研究角度对孔子学院的意义表述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