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长余辉材料在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此类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机理,对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硅酸盐基质(Ca0.2Zn0.9Mg0.9Si2O6)中Mg2+离子的含量与掺入的发光离子Mn2+的浓度分别改变时,样品发光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了Mn2+在材料中的占位对发光性质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是溶胶-凝胶法,先制备出材料的干凝胶前驱物,再将其在还原氛围中高温烧结得到所需样品。在研究Mg2+离子含量对Mn2+发光影响时,基质材料中仅掺入Mn2+;在研究Mn2+浓度对其自身发光性质的影响时,基质材料中除了掺入Mn2+外,还同时掺入稀土离子Eu2+和Dy3+,作为敏化剂和陷阱中心。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基质骨架结构中Mg2+的减少,Mn2+的650nm发光峰相对强度增加,而且磷光寿命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材料制备过程中Zn2+的流失得到补偿所致。在改变材料中Mn2+掺杂浓度的实验中,发现随着浓度逐渐增加,相对于Eu2+发光峰的强度,Mn2+的橙光强度减小,红光强度增大。实验结果显示Mn2+浓度的改变对红色磷光的寿命影响不大,仅是对应于M2位点的橙色磷光的寿命先增大后减小,Mn2+的浓度为3.5%时,橙色磷光持续的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