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区县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chu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支撑点,在各方面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的加快,不少农业区的县域经济已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滞留在前工业化阶段。农业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受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如何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此类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本文选取河南省农业区的县域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全文共五部分,第一部分对产业结构理论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县域经济的实际状况提出结构调整应遵循的一些具体原则。第二部分以河南睢县等六县市为样本对农业区县域产业结构及县域经济运行的现状进行剖析,第三部分分析现阶段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第四部分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取向与思路,第五部分提出结论及若干政策建议。 处于前工业化阶段的农业区县域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有一定发展,但以轻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不高。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如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县域国有工业深陷困境,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金融支持匮乏等。 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市场利益为最深层动机,遵循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不可逆性、不平衡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人口转移的互动。调整中要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以及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环境,高度重视中国入世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严峻挑战,紧紧抓住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机遇,主动融入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潮。克服县域经济在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体制、资源方面的瓶颈性制约,形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协同发展的格局。 农业区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趋势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以内生性产业结构调整为主,以外生性产业结构调整为辅:由依靠经验和模仿式的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提出建立完善的工伤保险管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科学运用“线上”模式、缩短工伤认定审批流程、使管理模式更加人性化等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工伤保险管理模式;其次,认
企业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时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过在合理利用激励机制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本文将简单介绍激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企业资信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依据资信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上市公司资信评估的指标体系。在阐述模糊积分基本原理的
作为三大税系之一,财产税是最古老的税系。在世界各国的税收发展的史上,财产税都曾作为主体税种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主体地位的确立,所得税和商品税逐渐占据
风险投资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体现了文化与科技、资本的对接与融合,这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风险投资更加注重的是高风险高回报,但是不得不说文化创意产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发展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着城镇地区转移,准确把握各种机会,及时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妥善解决显得至关重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许多引起社会强烈反应的卫生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肺鼠疫、禽流感、致病微生物、危险药品、食物中毒、地震等都是属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范畴,一般分为四类:自然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因素会对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水平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中首先阐述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及其作用;其次,分析建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