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睡眠、运动、心理、日常活动能力以及大脑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旨在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中风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病区2012年8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中风复期病例60例,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调任通督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12周后进行睡眠质量、运动功能、心理健康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功能的测评。评定内容包括:(1)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 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2)用简易Fugl-Meyer评分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状态;(3)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 nscale, HAMD)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4)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5)用脑电图的多尺度熵(mulUi-scale entropy,MSE)评定患者的大脑状功能态。患者入院后第2天开始接受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12周。结果:1.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评分降低,多个导联(C3、F4、P4等)上的MSE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Fugl-Meyer、HAMD、BI评分发生变化,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电的MSE在多个导联上(FP2、C3、P4等)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PSQI、Fugl-Meyer、HAMD、BI评分发生变化,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PSQI、Fugl-Meyer、HAMD、BI评分、以及多个导联上脑(FP1、FP2、F3等)电的MSE具有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降低,Fugl-Meyer与BI评分升高,脑电图FP2、F4、C3等导联上的MSE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的HAMD评分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6周后相比较,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PSQI、Fugl-Meyer、BI评分发生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HAMD评分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降低,Fugl-Meyer评分升高,脑电图F4、C3、P3等导联上的MSE升高,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的BI评分升高、HAMD评分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6周后的PSQI评分,脑电图C3、C4、01等导联上的MSE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HAMD、Fugl-Meyer、BI评分有变化,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12周后的Fugl-Meyer、HAMD、BI评分以及脑电图FP1、F4、C3等多个导联上的MSE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间的PSQI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常规针刺法和调任通督针法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运动功能、心理健康状况、口常活动能力以及大脑的功能状态,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的预后。2.与常规针法相比较,调任通督针法疗效较佳,更有利于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中风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