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符合率,并通过影像学方法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材料与方法:(1)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乳腺MR扫描,观察正常乳腺平扫和增强MRI表现及强化特征。(2)对78例乳腺癌、4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行术前乳腺MR扫描,对比分析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平扫及增强MRI的表现和各脉冲序列对乳腺病灶的检出情况。(3)应用MR乳腺表面线圈分析正常组、腺瘤组和乳癌组腋窝淋巴结的MRI表现。(4)对腺瘤组和乳癌组术后标本行常规HE染色并作组织学分类和分级,并分析与乳腺癌MRI表现的关系。(5)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癌组与腺瘤组病灶瘤中心、瘤缘和瘤旁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与相应部位MRI强化的关系。(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癌组与腺瘤组病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和P53表达情况,并分析与其相应病灶MRI表现的关系。 结果:(1)正常乳腺腺体组织SE-T1WI以低信号为主,SE-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呈缓慢、渐进性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呈单相型。(2)乳腺癌MRI平扫多表现为边缘形态不规则或毛刺状边缘、边界模糊、瘤内有坏死,在SE-T2WI、FS-T2WI序列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信号强度相差显著(P<0.05),脂肪抑制成像序列有利于发现乳腺病灶。MR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早期信号强度强化率(△SI)高、呈流出型强化曲线、不均匀强化、环状强化或呈向心性强化。(3)正常组、腺瘤组和乳癌组应用MR乳腺表面线圈均可检测出腋窝淋巴结。有癌组织转移的腋窝淋巴结多表现为较大径线、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信号不均匀,增强时为不均匀强化。(4)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边缘有毛刺、边界模糊和瘤内有坏死。组织学级别较高的乳腺癌多表现为边缘无毛刺、边界模糊、瘤内有坏死、△sI高。(5)乳癌组瘤中心、瘤边缘和瘤旁MvD均高于腺瘤组;乳癌组和腺瘤组MVD与肿瘤M犯强化程度和对比剂空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6)乳腺癌毛刺状边缘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肿瘤内部坏死与癌细胞C一erbB一2、P53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l)MRI可清晰显示乳腺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其信号特征,为评价乳腺疾病提供正常的MRI诊断依据。(2)乳腺癌典型的MRI表现为边缘形态不规则或毛刺状边缘、边界模糊、内部坏死、△Sl高、呈流出型强化曲线、强化形式不均匀,呈环状或向心性强化。(3)乳腺MRI为临床正确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术前准确分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4)乳腺癌MRI表现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和分级、MVD及癌细胞是否表达ER、C一erbB一2、P53之间存在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独立预后评价指标。(5)MRI是一种无创性、可重复实施、能显示肿瘤全貌的检查方法,为乳腺癌的早期检出与诊断、正确分期、评估预后和监测疗效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