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突变及表观遗传学改变。研究发现miRNA通过调控靶基因参与相关的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等过程,发挥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新近大量的研究报道miR-196a在多种肿瘤中出现表达紊乱,但是其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发挥的生物学功能、调控的靶基因及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无明确报道。本课题组首先通过定量PCR检测miR-196a在胃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并进一步通过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转染miR-196a的inhibitors,mimics或pCDNA/miR-196a真核表达载体,外源性封闭或过表达miR-196a,进而利用MTT,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WesternBlotting等技术检测上调或下调miR-196a对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的靶基因。结果显示相对于胃正常粘膜组织miR-196a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出现了显著的表达上调,并且其表达量与胃癌病人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等密切相关。外源性的下调miR-196a的表达能显著阻滞胃癌细胞的周期进程,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而上调miR-196a的表达则能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周期进程、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但miR-196a对胃癌细胞的凋亡并无影响。同时活体动物实验证实miR-196a的表达上调能显著促进肿瘤的形成能力。荧光素酶结果证实p27kip1是miR-196a的靶基因,定量PCR及WB结果显示miR-196a能同时下调p27kip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且上调miR-196a的表达能拮抗p27kip1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证实胃癌细胞中上调的miR-196a抑制了p27kip1的表达,从而促进了胃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及胃癌的发生、发展,提示miR-196a及p27kip1可作为未来临床治疗胃癌的新的分子靶标及胃癌治疗的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