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由于连年旋耕而引起的犁底层上移、耕层变浅、土壤质量退化而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引进由广西农科院研制的粉垄耕作技术,探讨粉垄耕作措施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效果。为此,本试验以青薯9号原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粉垄耕作深度(耕作深度分别为30cm、45cm),以传统旋耕为对照(耕作深度为15cm),探究粉垄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旨在探寻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有效的新型耕作模式,筛选出适宜宁南山区的粉垄耕作技术,实现土壤良性生产,为该地区粉垄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传统旋耕相比,粉垄深度30cm处理可提高15~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9.56%,而粉垄深度30cm、45cm处理可分别显著提高30~45cm土层土壤含水量12.07%和23.37%。2、与传统旋耕相比,粉垄深度30cm、45cm处理分别降低15~30cm土层土壤容重7.68%和6.09%,而粉垄深度45cm处理则降低30~45cm土层土壤容重11.17%。粉垄耕作可增加15~30cm、30~45cm土层土壤孔隙度,粉垄深度30cm和45cm处理分别较传统旋耕处理降低6.77%、5.45%、9.03%、7.48%。3、粉垄耕作后,粉垄深度30cm、45cm处理0~45cm土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较传统耕作增效显著。其中速效磷增加18.97%、35.99%,速效钾增加7.73%、15.46%,碱解氮增加6.48%、12.52%。4、与传统旋耕相比,粉垄深度30cm、45cm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粉垄深度30cm处理15~30cm土层细菌数量增加48.41%,粉垄深度45m处理下0~15cm土层真菌数量增加62.53%,粉垄深度45cm处理下0~45cm土层放线菌数量增加42.02%。5、粉垄耕作可较传统旋耕显著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其中以粉垄深度45m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粉垄耕作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其中粉垄深度45cm处理增产10.19%。可见,与传统旋耕处理相比,粉垄耕作后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协调土壤三相比,有助于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且经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后,以粉垄耕作深度45cm处理对宁南山区土壤的理化性质改良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