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内容是湖北省重大炮制品牌课题,以内蒙古产黄芩为样品,对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进行了研究。预期目标是为黄芩饮片制定可行的规范化炮制工艺和可控的质量指标,规范现行的炮制工艺,提高质控水平,为黄芩饮片批准文号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规范黄芩饮片及成药质量,全面提高临床疗效。围绕这一目标,在对黄芩净制和酒炙工艺的研究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传统方法,采用现代分析技术,以炮制前后药效物质基础的变化为核心,将传统的炮制方法转变成可控的工艺参数,向炮制的机械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黄芩是一味常见的中药,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及其制剂在医药界有广泛的应用,是一味很有研究前途的中药。本文对黄芩饮片的炮制工艺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分步骤地完成了黄芩炮制工艺的研究,确定了黄芩炮制工艺各个技术环节水处理工艺、酒炙工艺的技术参数,多指标综合分析,制定出黄芩的最佳炮制工艺的技术参数,使炮制工艺量化。在水处理工艺中,我们选择了蒸法、煮法、水抢洗三种方法进行比较,以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灰分、水分、黄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T检验法处理数据,最终制定出水处理工艺,即隔水蒸30分钟为最佳工艺。在酒黄芩的炮制工艺中,我们以有效成分黄芩苷为主要考察指标进行评价,最终制定出最佳酒制工艺,即加酒量为10%,加入饮片时的温度为170℃,炒5分钟。为了考查炮制工艺的可行性,我们将上述实验室研究结果在中试基地单位进行了10批放大中试,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0批成品质量均符合要求,经老中药师传统质量鉴别,认为10批炮制品均达到了2005版《药典》要求的合格标准,说明制定的炮制工艺合理可行。本文坚持传统炮制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对黄芩炮制工艺的每个环节的各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容易控制质量,便于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此炮制工艺炮制的饮片与传统制法炮制的饮片从外观到内在质量均一致,符合要求,为实现黄芩炮制工艺的现代化和产业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质量标准研究中,我们尝试了光谱鉴别,光谱鉴别采用紫外谱线组法,通过运用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蒸馏水,无水乙醇,氯仿,石油醚(60~90℃)),对同一样品,在190nm-400nm进行紫外光区扫描,方法简便,重现性好,提供了黄芩及酒黄芩的鉴别指标。在含量测定方面,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因此对黄芩苷进行定量分析,可作为评价黄芩生药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HPLC法对黄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采用反相C18柱,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流速1ml/min进行实验,本测定方法简便,精密度高,稳定性好,重现性好,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制订了净黄芩及酒炙黄芩的质量标准,并对质量标准进行说明。考察了净黄芩及酒黄芩的稳定性。通过对黄芩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将改变黄芩饮片质量无量化指标的现状,它将为管理部门对中药黄芩饮片生产的监督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将为中药饮片生产的规范化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并用药效学比较研究了黄芩与酒黄芩在抗炎、镇静、耐缺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酒制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论证了黄芩酒炙后,可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