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Has the Last Sa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bing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目的论角度对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文学翻译的本质和特点,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结合目的论的理论原则,指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于翻译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其主体性在传统的翻译观中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理论界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主体性的问题随之成为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章对本文所研究的重点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理论进行文献综述。这一章详细介绍本文的理论框架目的论,同时系统总结中西方对译者主体性和目的论的经典文献。  第三章深入地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彰显。这一章将分析文学翻译的本质和特点和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要体现。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和采用以及影响译者的主要因素这几个方面。  第四章将目的论应用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本章根据目的论的主要原则对译者主体性进行重新解读,阐释目的论对译者主体性的肯定和制约,并根据目的论试对译者提出相应的要求。第五章对本文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在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的同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合理的展望。作为文学翻译中最重要的参与者,译者应在翻译过程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会愈来愈深入全面。
其他文献
名词化是英语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英语书面语中,名词化的大量使用使得语篇更加正式和客观。新闻英语语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的一类语体,是一种较为正式的语体,名词化
伊夫林·沃是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的讽刺小说家。他以一位讽刺艺术家敏锐而广泛的视野,密切关注时代和社会,通过辛辣犀利的笔触剖析二战前后的英国现实,呈现给世人一幅西方世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众多宝藏之一,而毛泽东诗词又是这一宝藏中最为耀眼的明珠之一。毛泽东诗词作为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的瑰宝。毛泽东诗词继承了中国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50---1894)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最著名的新浪漫主义小说家。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为其赢得了文学史上的美誉。  史蒂文森第一部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