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目的论角度对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文学翻译的本质和特点,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结合目的论的理论原则,指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于翻译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其主体性在传统的翻译观中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理论界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主体性的问题随之成为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章对本文所研究的重点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理论进行文献综述。这一章详细介绍本文的理论框架目的论,同时系统总结中西方对译者主体性和目的论的经典文献。 第三章深入地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彰显。这一章将分析文学翻译的本质和特点和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要体现。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和采用以及影响译者的主要因素这几个方面。 第四章将目的论应用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本章根据目的论的主要原则对译者主体性进行重新解读,阐释目的论对译者主体性的肯定和制约,并根据目的论试对译者提出相应的要求。第五章对本文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在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的同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合理的展望。作为文学翻译中最重要的参与者,译者应在翻译过程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会愈来愈深入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