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视角下的《中国佬》译本分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的文化转向和后殖民转向否定了传统译论中关于完全平等的理想预设,转而探求影响翻译行为的外部宏观因素。后殖民翻译理论认为源语和译入语并不是平等的,翻译行为受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从后殖民角度来研究权力斗争下的翻译,探讨了翻译数量、写作、文本选择与翻译策略上的差异。论文以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中国佬》为个案研究,分析了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强弱文化权力差异下的具体运用。选取的华裔英文文学是典型的后殖民文本,它既区别于美国主流文化又不同于边缘的中国文化。华裔作家汤亭亭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同时又排斥两种文化。一方而,她向西方读者呈现中国故事,在多元文化的美国寻求自己的身份认同。同时,由于没有接触真实的中国环境,她笔下的中国故事是不全面的,零碎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扭曲的中国形象。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视角对两个中文译本的策略取向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位译者都倾向于归化为主,适当异化的翻译策略。归化后的中国文化特征符合译语文化,但也产生了一些文化流失。异化策略使用较少,异化的翻译虽使中国读者感知异样文化,但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困惑,影响了中国文化的纯度。鉴于此,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策略都不能满意地解决华裔文学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因而,第三种策略“杂合”翻译顺应而出,以应对翻译过程中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斗争。由于差异性和多样化诉求是后殖民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倡异化和“杂合”翻译,通过保留异质话语使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得以进行平等地对话,从而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共通。狭义上来说,本文归纳的翻译策略评价和推断能启示译者从后殖民视角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广义上来说,本文所做的美籍华裔文学的翻译研究很大程度上使后殖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领域得到扩展。
其他文献
引黄灌区大量泥沙堆积在沉沙池和输水渠两侧,形成了大面积的沉沙高地,既占用了大量土地又造成了区内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制约了灌区经济的发展。以黄河中下游最大的
我国涉外继承公证涉及的国际私法问题包括涉外继承公证的受理范围、审查内容和法律适用、效力以及救济问题。我国对涉外继承公证的法律规定仍然存在若干模糊甚至冲突之处。要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1972年莱考夫(Lakoff)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以来,它进入到语言学各个领域
201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维杰夫共同宣布,中俄两国将在2012-2013年互办“旅游年”。这是继互办“国家年”、“语言年”之后,双方共同实施的又一
一、中学英语课程环境资源的开发现状与问题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必要的课程资源支持,这需要
<正>髋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由于机体免疫水平相对较低,再加上肢体功能退变等,部分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等,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健康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