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维杰夫共同宣布,中俄两国将在2012-2013年互办“旅游年”。这是继互办“国家年”、“语言年”之后,双方共同实施的又一重大主题年活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俄两国的旅游业一定会有飞速的发展。而旅游文本的翻译是中俄旅游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做好旅游文本的翻译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在中国俄文版的旅游文本还相当的匮乏,并且在这少数俄文版的旅游文本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用词不当,语言繁冗拖沓,漏译,文化误译,译文不规范等等。因此必须要提高汉译俄旅游文本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Reiss)、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等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主要内容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translation criticism)和她的文本分类,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theorie and beyond)和诺德的功能加忠实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其中费米尔的目的论是其最核心的理论。目的论强调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把翻译融入到人类活动或是行为理论之中。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正因为目的论强调翻译文本的预期功能,更多的考虑具有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不同阅读心里、不同生活环境的读者,因此目的论对应用文本的翻译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效果。本论文试图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旅游文本的特点和功能探讨汉译俄旅游文本中的翻译标准和最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期拓展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希望本论文对探索旅游文本汉译俄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旅游翻译工作者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简要论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理论。并重点阐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费米尔的目的论。第二章介绍了旅游文本的相关特征,主要包括:旅游文本的类型、特点和功能。第三章主要总结了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原则和标准。即受众原则、忠实原则、保持原文风格原则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原则。并举例分析了这些翻译原则适应于旅游文本的翻译。第四章重点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对旅游文本汉俄翻译方法的启示,并总结出主要的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增译、删译。并且通过大量实例,得出结论: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目的论对旅游文本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译者不应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内容,而应首要考虑译文的预期功能。第五章在研究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旅游文本翻译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以期在旅游翻译实践中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