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定向增发在我国企业股权再融资活动中倍受青睐,国内学者也掀起了一股定向增发研究的热潮,从定向增发的动因、宣告效应、长期绩效以及增发后的盈余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国内定向增发的研究兴起仅仅几年时间,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国内资本市场有其独有特征,与国外差异较大,因此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仍然十分必要。对于定向增发的短期业绩影响,国内多数学者得出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具有正面影响的结论,并且认为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增发业绩更好,也有少数学者得出了相反结论;长期业绩影响研究较少,章卫东(2012)认为定向增发具有正的长期财富效应,徐寿福(2011)等则认为定向增发长期业绩将下滑为负;而具体着眼于定向增发对象与上市公司长期业绩的文献较少。本文将研究重点放于定向增发对象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方面,结合监督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以及防御假说等理论基础,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能揭示出定向增发对象与上市公司长、短期业绩的不同影响,由此为完善定向增发制度、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一定支持。本文共分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且梳理了研究思路,构建起研究框架;最后阐述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部分,本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第一,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的影响如何;第二,定向增发对象不同将导致短期业绩影响的何种差异;第三,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长期业绩具有怎样的影响;第四,定向增发对象不同将导致长期业绩影响的何种差异。研究框架进一步对研究思路的总体阐述进行了图示化说明,增强其明晰性及可理解性。研究方法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其中实证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法。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分为国外文献综述与国内文献综述两个部分。其中,国外文献综述从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的影响、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及定向增发对象对业绩的不同影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回顾;国内文献综述首先回顾了定向增发现有文献基本情况,随后针对“定向增发短期业绩表现”和“定向增发长期业绩表现”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定向增发对象对业绩影响”的文献进行回顾。本章结尾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三章我国定向增发的现状及制度背景本章主要从我国定向增发的现状和制度背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我国定向增发现状论述部分首先将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和配股进行了对比,随后对我国定向增发的动因进行解释;制度背景方面,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及《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第四章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对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定向增发基本概念、定向增发对象的概念、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概念以及短期业绩与长期业绩的概念;其次梳理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最优资本结构假说、监督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及价格压力假说四大理论基础以及包括防御假说、协调假说等在内的其他理论发展情况;最后以理论基础为依托,分析了定向增发短期业绩与长期业绩的表现以及定向增发对象与业绩表现之间的关系,对本文的假设进行了合理推导。第五章研究假设及研究设计本章首先根据第四章的理论分析提出四个假设,随后阐述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之后对研究变量进行定义并进行符号预测,最后设计两个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第六章实证结果及分析本章采用事件研究法,以定向增发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为事件日,以(-15,+5)即事件日前15日至事件日后5日和[0,36]即事件日当月及其后36个月为时间窗口,通过单变量t检验,描述性统计,多变量回归分析验证本文的四个假设,揭示定向增发对象对上市公司业绩的不同影响。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章根据实证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具有正面影响;第二,定向增发对象有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参与时上市公司短期业绩优于没有其参加的情况;第三,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长期业绩将发生下滑,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长期业绩具有负面影响;第四,定向增发对象有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参与时上市公司长期业绩下滑小于没有其参加的情况。本章随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与对策建议。其中,政策建议主要针对证券监管部门完善定向增发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提出;对策建议则针对定向增发发行方企业及中小投资者提出。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角度有所创新国内现有文献多着眼于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的影响,而长期业绩影响和具体到定向增发对象对业绩影响的文献较少。本文从定向增发对象的角度对定向增发短期和长期业绩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充实了现有文献。(2)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索,本文发现国内目前研究定向增发短期业绩表现的文献结论多为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具有正面影响,本文验证了该结论;对定向增发对象与短期业绩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结论为大股东参与下短期业绩更优,少数结论相反,本文与前者结论一致:对定向增发对象对上市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仅有少数学者涉足,章卫东(2012)认为定向增发具有正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且大股东参与情况下更优,俞静,徐斌(2012)则认为定向增发对象与业绩并无显著关系,徐寿福,龚仰树(2011)认为定向增发长期业绩将下滑为负,但并未从发行对象视角进行具体阐述。本文研究发现,定向增发长期业绩有严重下滑趋势,发行后具有负的长期业绩影响,并且有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参与的情况下长期业绩下滑小于无其参与的情况,这是不同于现有文献的新结论。(3)引进了新的理论解释国内现有文献多以监督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及防御假说为理论基础,本文在文献综述过程中,发现国外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解释,其中协调假说对我国定向增发研究可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对其进行了一定阐述并从协调假说出发对假设进行了一定推导,对增加国内定向增发研究理论多样性有一定意义。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对控制变量的选择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对CAR有影响的有多种因素,包括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等,本文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及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中的调整确定了控制变量,但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控制变量。模型2的拟合程度不如模型1高,在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构建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需要。(2)在数据收集方面,2006年6月30日至2009年6月30日,成功实施了定向增发的样本为324个,经过数据筛选后模型1运用了229个样本,模型2运用了201个样本,已经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但分为有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参与和无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参与两组后,每一组的样本量仍比较小,难以进一步在每组中继续细分研究,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遗憾之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定向增发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取得更多的数据,研究将更加细化,结果更具说服力。本文的后续研究方向:(1)待数据充足后,将定向增发对象根据上市公司行业等更多分类标准进一步细分,将定向增发对象业绩影响的研究横向延伸至更多的分支领域进行细化的探索。(2)将定向增发对象业绩影响的研究纵向延伸至解锁后一定期间,以探索法律法规限制对定向增发业绩的影响、探寻解锁前后的业绩变动情况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