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胡为常用中药材,具有解表和里、舒肝解郁、升提中气等功效,中国药典收载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柴胡主要药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其中柴胡皂苷类成分的含量较高,且以柴胡皂苷a、d的药理作用最强。目前药典中规定的柴胡药材并无含量测定项,仅限于定性鉴别,不能有效控制其质量。为此,本论文通过比较研究,旨在建立柴胡皂苷a、d的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指纹图谱技术对柴胡的质量控制进行系统研究,以建立完善、可控的柴胡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同时比较了药典正品北柴胡和红柴胡药效作用间的差异性。建立了HPLC柱前酸化处理测定柴胡皂苷a、d含量的方法,以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酸处理条件为:药材提取液加入8%盐酸于30℃恒温反应18h,用8%KOH调节pH值至中性。色谱条件为:Hypersil ODS-C18柱(20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250 nm,流动相乙腈-0.05%H3PO4 (38:62),流速,1.0mL·min-1,柴胡皂苷a线性范围0.119-2.38μg(r=0.9998),平均回收率99.96%(RSD=1.67%),柴胡皂苷d线性范围0.157-3.14μg(r=0.9994),平均回收率98.73%(RSD=1.28%);分析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方式的118份柴胡药材样本。建立了基于HPLC-UV的柴胡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因改进了流动相酸的种类,解决了一直困扰因紫外末端吸收波长检测带来的色谱图基线波动不平的问题,获得了理想的HPLC图谱,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钻石)C18 (20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203 nm,以乙腈-水(均含0.02%CF3COOH)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36个柴胡样品,得32个共有峰,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SPSS软件”和“’SIMCA-P软件”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北柴胡和红柴胡在解热、抗炎、镇痛及保肝等方面药效作用间的差异,分别采用大鼠2,4—二硝基苯酚致热实验、小鼠光热法致尾痛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实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其柴胡皂苷a、d含量差异明显,建议柴胡种植时应做产地适应性考察;柴胡药材栽培品的质量均一性较好,可替代野生品;化学成分分析,北柴胡与近缘种正品红柴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非药典正品黑柴胡的亲缘关系较远。所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柴胡的资源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也为中药现代化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