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中香溪群埋藏浅,钻探程度较低,是目前最具勘探开发潜力的层位。香溪群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层段主要为局部范围内发育相对较高孔、渗的层状孔隙层和裂缝带。这种储集特征导致香溪群气藏气水产出和分布关系具有十分复杂性。在开发过程中气藏见水普遍,有的甚至投产就气水同产。这严重影响了气藏的采收率,也对开发管理和开发措施的选择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本次研究是在气藏地质和开发动态特征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气藏的气水驱动能量和方式、产水机理、气水分布等气藏开发地质问题进行再认识,建立能够合理解释现有开发动态的单井地质模式和气水分布模式,对气井的开发潜力进行预测,为气藏出水综合治理提供地质依据。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 1.通过气藏基本地质资料研究认为,香溪群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特征,有效储层段为局部发育的相对较高孔渗的层状孔隙层以及裂缝系统发育区,为裂缝—孔隙性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2.通过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香溪群气藏各井均为单井系统,储集空间范围不大,地层水能量极为有限。气水的产出主要依靠钻开储集空间天然气和被水体所分隔的相连通的其它储集空间天然气的弹性膨胀,可以称之为隔气式气驱水。 3.综合分析了10口典型气水同产井地质和动态开发资料,对各井的驱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气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隔气式气藏在川中香溪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4.针对地下气水储集空间不大的特点建立了气藏储量计算的物质平衡方程,对具备条件的5口井进行了气水储量估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5.通过对各井气水分布关系、气水产量、地层压力和气藏储量估算的综合分析,应对具有很好开采潜力的井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以便采出更多被水体所封隔的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