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_b074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总共102例,均经过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其中男性44例,女性58例,年龄27-78(58.55±11.10)岁。排除标准:①左心功能不全,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③急性脑血管疾病,④存在持续性低血压、休克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2h内行血H-FABP的检测。采用深圳产H-FABP试剂盒,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根据血H-FABP测定值分为2组:阳性组:H-FABP≥10 ug/L(n=26),阴性组:H-FABP<10 ug/L(n=76)。所有病人于就诊后24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观察右室壁运动,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右室功能不全组与无右室功能不全组,观察两组患者H-FABP水平。于入院后2h内,患者平静休息非吸氧状态下,抽取桡动脉或股动脉血,送化验室检查,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比较H-FABP阳性组与H-FABP阴性组间症状、体征、化验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出现休克、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同时比较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患者血H-FABP水平与无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患者血H-FABP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描述,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H-FABP阳性组患者与H-FABP阴性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糖尿病、肿瘤、静脉炎、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病史等)分布均衡,无显著性差异(P>0.05)。APE组患者血H-FAB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H-FAB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阳性组与H-FABP阴性组两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体检发现存在紫绀、颈静脉充盈、存在P2亢进、肝大有压痛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胸痛、心悸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功能指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右室壁运动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FABP阳性组中发生休克、呼吸衰竭、右心功能不全,曾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明显增加,与H-FABP阴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0天死亡共6例,均发生在H-FABP阳性组。右室功能不全组H-FABP水平较无右室功能不全组明显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临床不良事件组血H-FABP水平(15.23±2.92)ug/L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5.49±3.36)ug/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H-FABP水平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判断右室功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升高是急性肺栓塞患者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有助于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其他文献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情凶险、变化快,急性期病死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易发生低钾血症,通过观察AMI患者梗死部位、梗死相关血管、多种心律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今天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传统的营销渠道。作为网络经济下的企业,要做好网络营销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需求特点,有针对性根据目标顾客的消费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从而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也促进企业经营业务的提高。下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营销 消费行为 消费者心理  一、前言  目前,随着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