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与NGO关系的研究一直是政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而当前中国则兴起一股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主动培育NGO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创新潮流。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为个案,从社工协会成立的背景、对海曙区当前政府购买四项公共服务的运行现状、培训社区工作者的最初模式的失败以及社工协会新模式的探索之路四个方面深刻描述了这个政府培育下的NGO的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的努力。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分析,本文认为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的探索实践是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主动构建,这种构建成功的关键在于社工协会能否“NGO”化一一即在政府项目资助下产生NGO独特的、政府所依赖的在提供公共服务上的优势。而笔者分析认为,海曙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显示出这种优势,而是进入了另一种行政化锁定的蜕化模式,因为主要在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项目因素以及由项目因素导致的行政性因素两个方面。
在讨论部分,笔者讨论了逆用资源依赖理论的局限性,指出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只能起到促进NGO发展的作用。在这种基于资源依赖的构建模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项目本身,而是项目留给NGO的自主性发展空间。最后,笔者对社会工作协会个案在重新解读政府与NGO关系上的意义做了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