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惰性气体扩散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u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倾角煤层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新疆等西部地区。随着我国东部矿区赋存条件良好的煤层储量日渐枯竭,煤炭开采重心将向西部地区转移,大倾角煤层的开采比例将不断增大。煤层倾角大、厚度大,采空区遗煤多、分布不均匀,导致采空区防灭火工作较为复杂,在大倾角厚煤层分层开采情况下采取合理的采空区煤自燃防治技术尤为重要。本文从采空区空间惰化防灭火的角度出发,开展大倾角采空区灌注N2和CO2时惰性气体的分布规律研究,以确定惰化效果最佳的工艺参数,对矿井煤自燃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甘肃省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峡煤矿为研究对象,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大倾角采空区空间分布形态,并以此为物理模型,搭建了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惰气灌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平台,通过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向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灌注惰气时采空区O2浓度变化规律及惰气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灌注N2时,在底板范围内,沿工作面走向N2扩散轮廓近似呈“L”型分布,距离工作面越远,N2影响的宽度越大;在垂直高度上,沿走向方向,N2浓度分布呈现高宽低窄的“倒梯形”分布。灌注CO2时,在底板范围内,CO2扩散轮廓近似呈“喇叭状”分布,其喇叭口即为灌注口;垂直高度上,从进风巷到回风巷,CO2影响高度在逐渐增高,但影响最高至距离底板12m的高度。根据东峡煤矿37121-1工作面开采的基本状况,简要分析了37121-1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因素,结合大倾角采空区惰气运移及分布规律,提出了采用在进风侧灌注CO2、在回风侧灌注N2的联合灌注惰气防灭火方案,对煤自然发火进行防控,并借助数值模拟,得到在回风侧灌注氮气流量为200m3/h、埋管深度为60m;在进风侧灌注CO2的流量为600m3/h、埋管深度为40m时,采空区惰化效果最佳。本文共包含36张图、12个表格、85篇参考文献。
其他文献
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缓解交通负担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影响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机理复杂,建立高精度的列车动力学模型,设计简单可靠的速度跟踪控制器十分困难。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率先在农村试行,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也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我国经
蜂巢式MEMS振动陀螺是一种基于蜂巢拓扑结构演化的多环式振动陀螺,性能潜力大。谐振结构内部存在众多孔隙,可以用于放置大量电极进行陀螺的驱动、检测与修调。由于加工误差等
砷(Arsenic,As)是一种类金属元素,有剧毒,普遍分布在自然界中。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向空气、土壤和水体中排放了大量含砷物质,这些来源通过各种途径汇集到
车辆驾驶模拟器能够给驾驶人员提供接近真实环境下的驾驶感受,被广泛的应用到车辆的设计、驾驶人员的行为研究等领域。课题以研发低成本、娱乐型的车辆驾驶模拟器为目标,通过
传统润滑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目前已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对禁油脂和免维护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型固体润滑材料的开发及使用就
多克托罗是20世纪一位高产且具有创造力的作家,在美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自小说《世界博览会》发表以来,他的名望与日俱增。正是这本小说,使他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世界博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能源并网、大容量长距离输电和电网互联等领域,其中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MMC-HVDC)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而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MMC-HVDC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对MMC的拓扑结构、基本工作原理、控制策略以及交流侧故障穿越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由MMC拓扑结构
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高灵敏度。但是传统ECL发光体存在发光强度低,易猝灭等缺点,难以满足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ECL发光体一直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机器人逐渐开始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其中,移动机器人以其灵活性和机动性,更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并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