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噪声自适应SLAM算法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_F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机器人逐渐开始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其中,移动机器人以其灵活性和机动性,更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并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使移动机器人自主的完成指定的任务,它应具备自主导航的功能。定位和环境地图构建两个问题是实现自主导航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而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正是处理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SLAM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随着需求的不断提高,SLAM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主要对移动机器人SLAM问题进行研究。当观测噪声参数未知或变化,观测存在野值点时,传统SLAM算法性能会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变分贝叶斯方法的自适应SLAM算法,将变分贝叶斯方法与容积卡尔曼滤波结合进行状态估计,有效的提高了算法精度。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本文使用的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进行了建模。对移动机器人的SLAM问题进行分析,并用概率学进行描述和建模,将SLAM转化为一个状态估计问题。同时介绍了传统的基于容积卡尔曼滤波的SLAM算法。2.针对当观测噪声参数未知或变化时,传统SLAM算法效果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逆Wishart分布的变分贝叶斯容积卡尔曼滤波SLAM算法。该算法采用逆Wishart分布对未知噪声参数进行建模,采用容积积分方式近似非线性变换的均值和方差,并利用变分贝叶斯滤波实现对移动机器人状态和观测噪声参数的联合后验概率的估计。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在观测噪声参数未知或变化时,该算法的定位准确率相比传统算法有较大提高。3.当观测存在野值点,观测噪声会因为存在厚尾噪声而不满足高斯分布。此时传统的基于滤波器的SLAM算法性能下降。本文提出了基于Student-t分布的变分贝叶斯容积卡尔曼滤波SLAM算法。该算法考虑到观测存在厚尾噪声,用Student-t分布对观测噪声进行建模,因为Student-t分布是广义的高斯分布,与高斯分布相比,它的尾的厚度更大,对于观测中野值的出现不敏感。再采用容积积分方式近似非线性变换的均值和方差,用变分贝叶斯滤波方法估计出移动机器人状态和观测噪声参数的后验概率。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同时定位于地图构建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壳聚糖薄膜培养和常规平板培养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干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脐带中分离MSCs并分别进行壳聚糖薄膜培养和常规平板培养。采用Real-Time RT-P
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缓解交通负担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影响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机理复杂,建立高精度的列车动力学模型,设计简单可靠的速度跟踪控制器十分困难。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率先在农村试行,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也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我国经
蜂巢式MEMS振动陀螺是一种基于蜂巢拓扑结构演化的多环式振动陀螺,性能潜力大。谐振结构内部存在众多孔隙,可以用于放置大量电极进行陀螺的驱动、检测与修调。由于加工误差等
砷(Arsenic,As)是一种类金属元素,有剧毒,普遍分布在自然界中。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向空气、土壤和水体中排放了大量含砷物质,这些来源通过各种途径汇集到
车辆驾驶模拟器能够给驾驶人员提供接近真实环境下的驾驶感受,被广泛的应用到车辆的设计、驾驶人员的行为研究等领域。课题以研发低成本、娱乐型的车辆驾驶模拟器为目标,通过
传统润滑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目前已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对禁油脂和免维护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型固体润滑材料的开发及使用就
多克托罗是20世纪一位高产且具有创造力的作家,在美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自小说《世界博览会》发表以来,他的名望与日俱增。正是这本小说,使他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世界博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能源并网、大容量长距离输电和电网互联等领域,其中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MMC-HVDC)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而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MMC-HVDC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对MMC的拓扑结构、基本工作原理、控制策略以及交流侧故障穿越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由MMC拓扑结构
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高灵敏度。但是传统ECL发光体存在发光强度低,易猝灭等缺点,难以满足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ECL发光体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