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ang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视域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与共融、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也日益成为影响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世界越来越呈现为文化世界。对于当下文化研究抑或文化建设从根本上都绕不开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进行马克思文化哲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文化词语”缺席是个客观事实,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忽视和否认马克思有系统的文化哲学思想的理由。首先,马克思在著作文本中很少使用“文化”词语的原因要结合他们当时所处的理论背景和实践境遇来看:在理论上是为了与其所处时代的“文化史”概念划清界限、与论敌撇清关系;在实践上,对应当时的现实境遇,不难理解是为了在工人运动的洪流中指导无产阶级工人思想,使工人队伍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避免他们受到形形色色隐蔽的唯心史观的影响。基于以上的理论和实践的层面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必然会对“文化”概念的使用格外慎重,甚至刻意回避。接下来回答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文化哲学这个重要问题。首先,全球化的境遇使文化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与共融、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也日益成为影响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来临,尤其是当理性启蒙走向了它的反面,对人的自由造成了束缚,人们对文化问题的不断反思也促使马克思主义学者用马克思的文化视角去研究当下的文化问题。再次,随着一些对马克思主义抱有理论偏见的学者提出所谓“淡化马克思主义”、“去主流意识形态”等偏颇、狭隘的观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这种以“全球话语”和“普世价值”的范式展开的西方意识形态强势话语予以回应,而回应的首要前提是“回到马克思”、完备而严整地把握马克思理论。而马克思的文化视角是完整把握马克思理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视角。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从生产力角度来说已经是较大的经济体,但文化的娱乐化、商业化、庸俗化与全面深化改革所需要的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仍不能完全匹配,因此文化家园的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如何“回到”马克思,用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为我国当下的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方向引领,是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方面。最后,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必须要有方法论基础的指导。我们今天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在全球文化中构筑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需要我们加强对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研究。鉴于马克思文化思想的普遍适用性和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展开对马克思本人的文化思想的研究、梳理及逻辑建构,既是理论发展创新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求。通过对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发现目前的研究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及难点:首先,越来越多学者接受“回到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立足原著文本去重读和解读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其次,国内学者们对于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的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化思想的相关性研究、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其他主客观条件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其三,在研究方法上,笔者赞同目前大多数学者的文本解读法,认为立足经典文本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但也认为不能仅仅满足于从文本中发现和挖掘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要在充分解读原著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阐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并非是天生就持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他们在文化观上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经过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转变历程。在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确立之后,他们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文化哲学思想。康德的“文化即人化”、黑格尔的“精神劳动创造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等思想都对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另外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兴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实践境遇。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虽然散见于大量的文献之中,但是以系统论和解构的方法,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梳理和分析,能够厘清马克思文化思想内在的历史脉络和逻辑结构。“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出发点;物质生产方式是马克思文化哲学构建的现实基础;分工与交往是马克思文化哲学产生的源头,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文化哲学构建的逻辑轴心;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的关注以及晚年时期关于人类学的笔记,体现了他对现代性的文化批判维度,从人类历史宏观视野,批判了线性的历史决定论,指出人类社会文化选择以及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在确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上,马克思始终强调经济基础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但也看到了文化(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在自觉地以文化创造着人自身。社会的进步不仅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更应该体现在文化的进步上,而文化进步的核心和本质是人的发展,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本文沿着文化的“起点(现实的人)——现实基础(物质生产与交往)——逻辑轴心(意识形态)——能动性(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多样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终极目标(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样一条主线,从“人”出发,最终又回到“人”本身,从文化发展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展开论述,在这样的系统完整阐述后,最后落脚到当今社会现实中的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了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中国文化建设的逻辑演变沿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这样一条路径发展延伸,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当下我们面临的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问题仍然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为理论依据,回到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本身,深入探寻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与中国文化建设现实的有机结合,继续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日渐强大的中国和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重建中应该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基于改革开放的宏大背景和全球化语境,更全面更深刻地参与到全球文化重建中,给当今世界带来更多的进步、光明与和谐。整篇文章立足马克思的文本,对马克思哲学思想从文化的维度、文化哲学的视野进行梳理、整合和逻辑构建,在文化哲学的维度下进行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梳理和逻辑架构,凸显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文化维度和其思想中一以贯之的对人的命运和历史发展的关注,包括人的异化、人的价值、人的社会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选择、文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人类发展的重大历史课题,确证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类文化问题的指导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用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去探讨和解决当代文化问题,以期促进文化与社会的进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童话剧有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童话剧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了一种开展语言教育的新方案、新手段,能让幼儿跟随教师的步伐,在童话世界中感知语言的魅力,从而获得表达的快乐,让幼儿能够在情绪、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学会与人交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严峻挑战,主流媒体因此纷纷走上平台化转型之路。平台化发展策略下,运营如何创新、如何变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天目新闻客户端通过与用户一起创造价值、为合作伙伴提升价值、让社群同道共享价值,为平台型媒体运营提供思考和可借鉴的方案。
期刊
平板显示玻璃是用于平板显示器件的玻璃质材料。通过对国内外平板显示玻璃产业研究发展情况的全面回顾,初步分析了未来国内产业规模化发展局势。加快产业规模化是国家战略和市场的需求,是产业技术成熟发展的必然,加快产业规模化的同时,注重风险防范。
近年来,受生育政策影响,在人口快速流动的大背景下,城市空巢老人群体日益增多,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对于城市空巢老人的服务大多停留在保证生活来源、提供生活服务等层面,缺乏对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层面的关注。面对子女离家、配偶去世,大多数空巢老人会陷入到一种孤单、忧虑的情绪中。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学科,强调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困难群体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帮助,以使服务对象走出困境,重拾希望
以磷建筑石膏为原料,研究再生砖粉掺量、激发剂种类对磷石膏抗压强度及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掺砖粉可提高磷石膏抗压强度,掺量为10%时,试块28 d抗压强度为9.99 MPa,较纯磷石膏28 d抗压强度8.64 MPa提高15.63%;电石渣为激发剂时,掺砖粉的磷石膏试块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均低于纯磷石膏;水泥为激发剂时,外掺砖粉的磷石膏试块耐水性能高于纯磷石膏,当砖粉掺量为10%,水泥掺量为2%
朗吉努斯对崇高这一概念进行了详述,认为崇高美存在于伟大的作品中。梭罗是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其自然主题作品《缅因森林》所选的题材、所蕴含的思想、所使用的语言、所运用的结构都体现出了崇高美。这种崇高美使《缅因森林》这一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力量。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盐酸安舒法辛缓释片中铅(Pb)、镉(Cd)、砷(As)、汞(Hg)、钴(Co)、钒(V)、镍(Ni)7个元素杂质含量。方法:用微波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以73Ge,115In,209Bi为内标,采用ICP-MS进行测定,测量模式为碰撞池模式(KED),碰撞气流速4.35 mL·min-1,采样深度5.0 mm,辅助气流速0.8 L·min-1,雾化
<正>前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改革的重要方向,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巧妙地将教学活动与现代化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改善教学质量,让课堂散发活力与生机。然而,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或是重视程度不够,或是认知有所偏差,或是缺乏信息素养,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价值未做到深入挖掘与有效利用。在本文中,笔者依据信息化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提升教学实效性分享一些教学经验,从借助微课教学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