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带连铸取向高硅钢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向高硅钢(4.5%~6.5%Si)中较高的Si含量显著降低铁损,同时提高了磁导率,是未来电力和电子工业中最为理想的软磁合金材料。然而,取向高硅钢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原因在于较高的Si含量恶化了可加工性并且增加了组织织构的调控难度。本论文将近终形薄带连铸技术引入到取向高硅钢的制备过程中,深入挖掘其亚快速凝固特点在组织织构调控上的优势,系统研究了取向高硅钢的制备工艺、Goss织构({110}<001>)演变、二次再结晶行为及铁损控制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解决取向高硅钢塑性差及抑制力要求苛刻的难点,基于薄带连铸工艺设计了取向高硅钢的含Nb抑制剂体系,同时采用温轧变形改善可加工性,成功制备了取向4.5%Si钢原型钢。重点研究了强抑制力条件下第二阶段轧制压下率对二次再结晶组织、织构和磁性能影响,提出了薄带连铸取向高硅钢第二阶段轧制压下率-抑制力-磁性能三者之间的匹配模型。结果表明,铸带组织为织构漫散的等轴晶,且大多数抑制剂元素被固溶在基体中,少量MnS和NbN在亚晶界处析出。中间退火之后,微观组织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同时出现了明显的Goss织构。随着二次压下率(53.5%~82.7%)的增加,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减小、γ-纤维织构强度增加,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降低,对应的抑制力失效速度减小。这增加了精准Goss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的倾向,进而提高了Goss织构取向度。最优磁感值B8高达1.77 T,相当于取向3.0%Si钢的1.89 T,铁损P10/1000为23.97 W/kg。(2)阐明了薄带连铸取向高硅钢中Goss织构起源与演变规律,揭示了二次再结晶过程中晶界分布特征与Goss晶粒异常长大行为的对应关系,并采用Monte Carlo法模拟了 Goss晶粒前沿晶界的变化规律,为薄带连铸取向高硅钢Goss织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取向高硅钢中Goss织构起源于{111}<112>和{111}<110>变形基体的剪切带中,且前者提供了主要的形核位置。随着再结晶的进行,Goss晶粒长大速度慢于平均晶粒长大速度,对应的面积分数和数量分数逐渐降低。在二次再结晶初期中,Goss晶粒周围的高能晶界具有明显优势(比基体组织高约15%),该特殊晶界率先脱钉保证了 Goss晶粒发生异常长大。在二次再结晶中后期,异常长大的Goss晶粒在吞并基体的过程中,其前沿的高能晶界始终保持明显优势,且占比在某一固定范围内波动。(3)为了克服传统高温退火过程冗长的缺点,研究了短流程等温二次再结晶退火条件下取向高硅钢的组织织构形成规律,阐述了等温二次再结晶行为及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取向高硅钢在1025~1050℃等温退火15 min可发生相对完善的二次再结晶。较高的退火温度导致Goss晶粒和{110}<227>晶粒相互竞争发生异常长大,降低了 Goss织构的强度。此外,取向接近的初次再结晶晶粒形成的“带状”区域,导致晶粒沿TD方向的异常长大速度慢于RD方向,最终退火样品中出现了沿RD方向残留的不连续晶粒簇。最终磁感B8为1.675~1.685 T,高频铁损P10/400为9.75~10.08 W/kg,P10/1000为38.19~40.40 W/kg,优于同等厚度条件下的无取向6.5%Si钢成品。(4)明确了异常长大的Goss晶粒和{110}<227>晶粒的变形和再结晶行为,揭示了特殊织构的遗传效应和调控机理,成功制备了低铁损取向4.5%Si钢超薄带。结果表明,超薄带变形过程中,Goss晶粒逐渐转变为{111}<112>取向,而{110}<227>晶粒在表面剪切作用影响下,发生非均匀变形,其中高储能区域转变为{111}<112>取向而低储能区域转变为{112}<241>取向。再结晶初期,Goss晶粒变形组织通过织构遗传效应形成Goss及{210}<001>再结晶晶粒,而{110}<227>晶粒变形组织中高储能区域形成{110}<227>再结晶晶粒,低储能区域被{210}<001>再结晶晶粒通过应变诱导晶界迁移机制吞并或发生原位再结晶。再结晶中后期,{210}<001>晶粒具有明显的长大优势,不断吞并其他晶粒最终得到锋锐的{210}<001>织构。超薄取向高硅钢原型钢磁感B8高达 1.71 T,铁损P10/400为6.98 W/kg,P10/1000为 23.68 W/kg。(5)阐明了薄带连铸初始凝固组织与二次再结晶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决了取向6.5%Si钢热轧过程中回复效应明显,无法利用再结晶充分细化基体组织的问题。结果表明,初始凝固组织的分布特点会遗传到后续的变形和再结晶过程中。当初始组织为粗大柱状晶时(晶粒尺寸约为240 μm),变形板中出现大量低储能λ取向和α取向晶粒,初次再结晶过程中无法发生完全再结晶,进而抑制了二次再结晶。而采用织构漫散的等轴晶组织(晶粒尺寸约为110 μm),变形过程中晶体转动迅速,减弱了变形板中的λ-纤维织构。初次再结晶之后,钢板中形成{111}<112>织构的等轴晶组织,保证了发生完善的二次再结晶。取向6.5%Si钢成品磁感1.65 T,比无取向6.5%Si钢高0.3 T,中高频铁损P10/400为7.23 W/kg,P10/1000为27.71 W/kg,比同等厚度条件下无取向6.5%Si钢低28%~35%。
其他文献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于前列。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早期胃癌诊断率低,患者群体以进展期胃癌为主,预后较差。手术仍是进展期胃癌患者获得根治可能的唯一手段。NCCN指南将新辅助化疗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治疗之一,随着新辅化疗的广泛应用,化疗后的手术安全性成为肿瘤外科医生必然面对的问题。新辅助化疗对后续的根治性手术有无潜在影响仍无定论。其次,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成熟,新辅助化疗后全腹
镁合金是交通运输等领域结构轻量化的重要选择材料,但作为主承力结构件与耐热结构件,其仍存在绝对强度不高、塑性较低、耐热性差等问题。目前,高强韧镁合金大多通过重稀土元素的高合金化方法来实现,这虽然显著提高了镁合金的性能,但也显著增加了其材料成本,使其在民用领域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相对廉价的轻稀土元素在新型镁合金开发中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Sm作为廉价的轻稀土元素之一,目前资源利用仍不充分,
目的:肠道上皮作为人体的第二大上皮,其在消化道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上皮细胞特别容易受到稳态机制调控的影响,因为机械和化学应激源会定期破坏上皮细胞,而肠内致病菌的暴露很常见,所以肠道上皮需要调控管理共生微生物的分布,维持上皮屏障,并且通过定期更新。然而肠道上皮的损伤和肠道稳态机制的失调很可能是肠道疾病发展的初始原因,而病理可能反过来对上皮再生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肠道上皮异常,炎症疾病,甚至
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的食管癌高发国,其中鳞状细胞癌为我国的主要组织病理类型。食管癌的主要病因不明且预后不良,一级预防没有靶标。通过碘染指示下的上消化道内镜开展食管癌早诊早治是当前我国食管癌防控工作的主要抓手。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筛查的侵入性,在进行大范围的食管癌人群筛查之前,需要来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高质量证据证明
背景:传统的开放手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而腹腔镜手术通过几个5~10mm小孔来导入细长医疗器械和摄像头,由医生操作器械完成手术,优势是创伤小、放大视野,但也存在医生易疲劳、器械震颤、自由度少等缺点。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提高,机器人辅助手术凭借3D放大视野、机械臂灵活、末端多自由度、过滤震颤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等优势,成为微创精准手术的发展方向。Da Vinci是当前国际上最优秀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市
背景:垂体瘤属于眼科与神经内外科的交叉学科,是影响视路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有着典型的又千差万别的眼部症状和体征,这些患者很多会出现眼部症状甚至首诊于眼科,但可能因为明显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容易被误诊为青光眼、视神经炎等其它常见的眼科疾病。一旦因为误诊而延误了治疗,垂体瘤所造成的视功能以及身体机能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能致盲、致命。患者的眼部表现也是临床中评估垂体瘤严重程度、决定手
[目的]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完整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旦肠上皮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疾病的发生,如炎症性肠病、内毒素血症、坏死性小肠炎等,均被证实与屏障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罹患IBD的风险将显著上升同时其肠腔内次级胆汁酸的浓度也将显著上升。脱氧胆酸,次级胆汁酸的主要成分,被证实能对肠上皮屏障功能产生破坏作用。因此,能够拮抗脱氧胆酸引起的肠屏障功能损伤的物质
能源消耗、环境压力和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推动了轻量化车身材料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减小整车的重量可显著提高其续航能力。目前,在车身中应用高强钢是实现轻量化的主要途径,通过提高钢材强度可减小零部件壁厚而实现减重的目的。但是,对于有刚度要求的零件,其减薄潜力有限,从而限制了减重效果。为此,降低高强钢的密度成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一种新途径。Fe-Mn-Al-C系高锰高铝奥氏体低密度钢,因具有质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模糊理论因具有词汇建模和处理不确定性的优势而被众多研究者应用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工业控制系统、信号处理、数字通信、诊断医学、决策研究和金融投资等不同领域。区间二型模糊集等价于无限个一型模糊集的合集,大量文献已经证明了区间二型模糊系统在处理不确定性上优越于一型模糊系统。对于非线性系统,本文通过采用模糊TSK系统进行拟合,构造了闭环区间二型模糊TSK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当系统出现
背景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上尿路肿瘤主要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下尿路肿瘤主要包括膀胱癌。据报道西方国家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发病率约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5%~10%,而在中国部分地区,UTUC占比最高可达30%。由于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中草药在中国的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