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协同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aTyr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急预案是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直接影响应对突发事件的成效。制定应急预案可以为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指导,用高效的行动及时止损。因此,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需对应急预案不断予以完善。2003年,“SARS”疫情之后,我国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建立。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暴露出了应急预案协同不畅等问题。本文以青岛“11·22”爆炸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应急预案的效能,如是否在此次突发事件中起到作用,起到何种作用,是否存在不足等问题,论证应急预案协同的重要性,进一步对目前预案协同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并对应急预案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同时,本文针对当前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之间协同效率不高,甚至相互冲突的状况,从预案的横向结构出发进行研究,通过应急指挥主体、应急预案信息以及应急资源三个方面探讨构建协同体系的可能;以及从纵向结构出发,提出建立企业内部、政府内部、政企之间以及跨区域部门的预案协同模式,实现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与总体预案有机结合。最后,为推动各体系预案协同的发展,提出从信息化、立体化、法制化三个方面完善巩固协同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善意取得制度向来是物权法中的热点,因其涉及到物权的变动而被普遍重视。在当今社会背景之下,房地产和土地具有极高的价值,且作为生活必需品,房产买卖也关乎整个家庭的财产利益,因而善意取制度中,对于不动产的善意认定更具有现实意义。发挥好善意取得制度的利益平衡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房地产交易秩序。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中,确定受让人善意是核心,但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没有很明确规定善意的含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教育日益成为强国梦想的基石。党的十八大做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大战略部署,教育部适时出台了深化教育改革方案,文件指出要加大力度发展高等学校创新创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第二大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行为障碍和认知功能下调。目前公认的病理特征是多巴胺能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