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的诊断与监测方法对患者来说既不舒服又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需要非侵入性和敏感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来改善目前的BC诊断和监测策略。对于BC,尿液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样品,几乎可以无创性获得。近年来FDA批准了许多在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但是提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因此临床实用性仍然不是最佳的。外泌体是细胞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介导肿瘤微环境成分之间的细胞间通讯,并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很多有利诊断与预期监测的生物标志物,会在外泌体中找到。且生物体的组织细胞能将大量外泌体分泌释放到体液中,如尿液等。MicroRNA(miRNA)是单链小非编码RNA,长度大致为18-24个碱基。膀胱癌细胞中存在拥有促肿瘤功能的miRNA。外泌体的脂膜能够使其内容物避免RNA酶的降解,在被识别后可以作用于受体或经历内吞作用进入受体细胞行使功能。由于尿液外泌体与泌尿道中的肿瘤组织可以直接接触,且其miRNA含量可以更好地表明疾病的局部情况。富集并分析尿液外泌体中的miRNA很有可能会变成膀胱癌的早期确诊及监测的好策略目的:从尿液中提取外泌体,通过检测分析膀胱肿瘤患者外泌体中miRNA-221-3p表达水平,比较膀胱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尿液外泌体源性的miRNA-221-3p表达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尿液外泌体源性的miRNA-221-3p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膀胱肿瘤病人2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8例,肌层浸润性6例),以及同期12例健康对照组,共36例尿液样本。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尿液中的外泌体,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尿液外泌体内含的miRNA-221-3p进行检测。SPSS24软件分析膀胱癌病人组与健康组,对比尿液外泌体中miRNA-221-3p表达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而评估miRNA-221-3p的诊断效力。结果:透射电镜下可看到从病人与健康人尿液样本中,提取的外泌体囊泡样结构,直径在30~150 nm范围内。膀胱肿瘤组的miRNA-221-3p表达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miRNA-221-3p对于膀胱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和80%。结论:本实验通过超速离心法,成功的在膀胱癌病人及健康人尿液中提取到外泌体,进而成功的提取到外泌体包裹的miRNA-221-3p并对其进行检测。膀胱肿瘤病人尿液外泌体中的miRNA-221-3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本研究发现尿液外泌体中的miR-221-3p有作为膀胱肿瘤的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比验证其他样本外泌体中,miR-221-3p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