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阐明大兴区冬小麦农业用水效率时空变化趋势,基于近10 a大兴区冬小麦产量统计值和遥感ET值,构建了冬小麦脱氮-分解作用模型(DNDC模型),验证了DNDC模型在点位和区域尺度上冬小麦水分生产率方面的适用性。(1)点位模拟与验证试验基于2015和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实测数据,建立了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DNDC模型,分析了不同作物参数对冬小麦生育期的生物量和产量的敏感性排序,率定和验证了DND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阐明大兴区冬小麦农业用水效率时空变化趋势,基于近10 a大兴区冬小麦产量统计值和遥感ET值,构建了冬小麦脱氮-分解作用模型(DNDC模型),验证了DNDC模型在点位和区域尺度上冬小麦水分生产率方面的适用性。(1)点位模拟与验证试验基于2015和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实测数据,建立了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DNDC模型,分析了不同作物参数对冬小麦生育期的生物量和产量的敏感性排序,率定和验证了DNDC模型参数,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作物需水量对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敏感性较大;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各项评价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DNDC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土壤含水量、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冬小麦的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区域模拟与验证不同土壤区冬小麦产量及ET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产量随降雨量变化较大,2008年产量达到最大。2007—2016年产量统计平均值为5227 kg/hm~2,产量模拟平均值为4 845 kg/hm~2;同期区域冬小麦ET模拟平均值为381.74mm,遥感平均值为392.66 mm,产量和ET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3%。2007—2016年WP模拟值在1.10―1.62 kg/m3之间,平均值为1.27 kg/m~3,统计值在1.15―1.62 kg/m~3之间,统计平均值为1.34 kg/m~3。
其他文献
通过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与乙醇胺反应, 形成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树脂, 在酸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 形成含有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 含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与D-丙氨酸、 L
同一内容、同一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一样的学习结果,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小学语文教学要认识到只有“以学定教”,才能实现学生个体差异发展与群体发展的相融共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学生认知,求同存异——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 学生的起点不同,会导致认知水平的差异。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以促使学生同步达成。 (一)在比较中辨识 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
2010年,我们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做过专题调查。我们选取语文课本中三年级和五年级的两篇课文,分别编制测试卷。然后在教师教学该篇课文之前和之后先后让学生做同一
目的: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其发病与B细胞产生的多种抗体相关,而调节性T细胞(Treg)可抑制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活化,使致病性抗体产生减少,阻止M
制备了4-CH3SC6H4NH2(MMA)插层的α-Zr9HPO4)2.H2O,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MMA的插层特性,发现插层反应与MMA和α-ZrP摩尔比R有关;(1)当R〉2时,有插层产物相产生,但是即使在MMA大大过量的条件下,仍然有部分α-ZrP颗粒大小等有关;插层产物的层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也这样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评价建议中这样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教师作为习作批改的引导者较为合适,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习作批改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