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证人出庭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我国的刑事案件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证人进入法庭,那么如何运用庭前证言便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出现矛盾证言时如何运用好庭前证言。然而实践中证人证言并不因证人出庭而区分效力,当庭前证言与当庭证言矛盾时,法官大多以“证人对当庭证言与庭前证言的矛盾不能作出合理解释,而庭前证言能够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为由采信庭前证言。在证人出庭时,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证人出庭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我国的刑事案件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证人进入法庭,那么如何运用庭前证言便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出现矛盾证言时如何运用好庭前证言。然而实践中证人证言并不因证人出庭而区分效力,当庭前证言与当庭证言矛盾时,法官大多以“证人对当庭证言与庭前证言的矛盾不能作出合理解释,而庭前证言能够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为由采信庭前证言。在证人出庭时,不加限制地运用庭前证言,无视当庭证言的作用,无疑会消解证人出庭作证的意义。所以探讨出庭证人庭前证言的运用规则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第一部分对我国出庭证人庭前证言的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制度现状部分对我国现有的出庭证人庭前证言运用规则进行梳理,实践现状部分具体分情况探讨了当庭证言与庭前证言不一致和一致时庭前证言的运用。在二者不一致时,庭前证言被普遍宣读并且采信率高;在二者一致时,法官在定罪量刑时大多仍然以出庭证人庭前证言为主要依据,当庭证言往往只起佐证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实践中采信出庭证人庭前证言的原因以及潜在风险。首先是分析运用原因,指出大量采信庭前证言与其自身具有证据价值、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案卷移送制度以及刑事司法权运行机制密切相关。同时庭前证言仍具有失真的风险,因为庭前证言不易表达准确、丰富的证据内容以及没有受到交叉询问的检验。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域外国家、地区对于规范运用出庭证人庭前证言的三种模式。一是传闻证据模式,首先界定了传闻证据的定义,通过分析得出只有在庭前证言作为实质性证据时,才属于传闻证据;对于实质性运用出庭证人庭前证言的规制,原则上予以排除,例外情形下可采。二是直接言词模式,首先分析了直接言词原则的含义,然后介绍了直接言词模式对出庭证人庭前证言的具体规制,原则上禁止宣读庭前证言并不得作为裁判的依据,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庭前证言。三是混合模式,主要是对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进行考察,原则上庭前证言不得作为实质证据使用,只有当取证主体是法官、检察官、警察时才得以作为证据,并且其证据效力受到取证主体身份的影响。该部分的最后对于三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在对待庭前证言的运用问题上,三种模式并没有根本目的上的差别,只是实现目的的途径不同,在证人出庭的情形下,原则上均禁止使用庭前证言,只有在例外情况下可以使用。第四部分立足于我国刑事案件中出庭证人庭前证言的运用现状,对完善我国出庭证人庭前证言的运用规则提出了建议。笔者从确立基本原则和设置具体规则设置两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阐释。考虑到我国国情,原则上借鉴直接言词模式,具体规则上借鉴传闻证据模式与混合模式的设计。在证人出庭的情况下,原则上禁止宣读庭前证言,仅在例外情形下可以宣读。例外情形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一是庭前证言与当庭证言不一致,若直接矛盾,可以宣读形式上具有可信性保障的庭前证言辨明真实性;若证人出现记忆不清,遗忘或遗漏庭前证言的关键内容时,可以宣读庭前证言唤醒其记忆。二是庭前证言与当庭证言一致,当庭证言被认为受到外力的干扰而遭受质疑,且干扰时点出现在作出庭前证言之后,则可以允许宣读庭前证言以增强当庭证言的可信性。除了宣读问题,也应当规范庭前证言的采信规则,在不改变印证证明模式的前提下,将“印证”控制在合理限度,重视对庭前证言单个证据的审查,若当庭证言与庭前证言不一致,原则上采信当庭证言,谨慎地对待庭前证言的证明力。
其他文献
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老年人养老需求多样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政府养老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引入社会化力量共同提供养老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大势所趋。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养老服务供给也日趋完善,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利用情况并不理想,而养老服务只有真正为老年人所利用才具有价值。因此,研究老年人利用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
列斐伏尔作为20世纪后期文化研究中“空间转向”的引领者,打破了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的空间观,把空间与人的生存和主观感知、设想联系起来思考,认为空间从根本上是一种与人的创造性相关的主观意识,是人的存在方式。列斐伏尔通过对资本主义下的空间生产的批判,将空间从重视时间性的历史决定论调中分离了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空间研究学科。空间生产理论的出现改变了空间长期受忽视、遮蔽和被支配的状态,改变了人们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购物方式的普及,法院受理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数量显著提高。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交易模式,在为社会及消费者带来诸多便利,不断拓展的同时也随之不断产生较多纠纷。笔者希望通过对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审理的裁判问题进行研究,探求当前难点问题的认识方向和处理方案,希望能够对相关案件的法律适用、裁判尺度把握有所裨益。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后,正文第一部分首先分析网络购物、网络购物合同及纠
幼儿时期是儿童心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幼儿心智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园要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第二个家,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时间仅次于家庭,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室内外环境创设上上,需要立足幼儿心智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设计,既要确保空间设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更要有利于幼儿心智发展,让幼儿发自内心的喜欢幼儿园,乐于
“经济、效率、效益”一直是警务改革关注的焦点。历史上四次警务改革,均是围绕“如何以最小的警务成本获得最大的警务工作效率和效益为出发点”,试图寻找到一种能够平衡三者,并持续、有效的警务运行模式。但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警务改革从最初的私人警务到专业化警务再到大众参与的社会化警务,几经波折,再次回到了依靠群众参与治理的社区警务模式。有警察专家预言第五次警务革命即将到来,提出“新警察
针对计算机无线网络中的代码分配问题,利用三条路的笛卡尔乘积图刻画三维计算机无线网络,通过研究三条路的笛卡尔乘积图的L(j,k)-标号及圆标号问题(j
随着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加强“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深化发展,高校教育审计的宏观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高校管理的监督也日益严格。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高校审计业务类型,在推动高校治理完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审计评价结果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体系成为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但在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审计评价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在定量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经济稳步发展期,流动人口规模随着经济的平稳发展稳步扩大,最新数据显示流动人口规模已达到3.76亿,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必然导致流动人口犯罪规模的激增,在一些经济较好的东部沿海城市,流动人口案件数及罪犯数已远远超过本地人口的案件数和罪犯数,因此关注流动人口罪犯的刑事处遇是否存在差别性状况对检验刑罚执行领域是否有效落实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意义重大。社区矫正对罪犯的生活影响小,有利于罪犯
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择的原文本为前武则天研究会会长赵文润教授所著的《话说女皇武则天》一书,该书属于传记文学类作品中的他传(杨正润,2009),2008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共分为八个章节,笔者负责翻译本书第七和第八章节,即“作为盛唐文明开拓者的武则天”与“作为乾陵女主人的武则天”。其中第七章阐述了武则天作为盛唐文明的开拓者之一,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农业、军事、人民生活乃至社会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