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女性的家族礼仪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仪的制定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使得人们的言行有礼法可依。传统儒学士大夫们对女性参与家族礼仪活动也进行了种种规范。明清徽州是个礼仪传统十分深厚的地区,又是个典型的宗族社会,徽州儒宦积极倡导儒家传统礼仪,并利用自己控制的家族组织积极推广礼仪,建立礼法秩序。徽州宗族组织为了维护礼法秩序,严格控制女性的言行举止,对女性的礼仪活动进行了一系列规定。然而,明清时期的徽州大多数家庭是残缺的,大批男性外出经商,或常年不归家,或死亡,形成了大量由留守妇女或寡妇组成的不稳定的小家庭,传统的礼法秩序面临威胁。生活在宗族势力控制和残缺家庭的现实中的徽州女性,如何维持家族礼仪的正常运作?明清徽州社会与女性参与家族礼仪实践活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梳理传统儒家典籍对女性参与冠昏丧祭礼仪的规范,明确理想中的女性参与家族礼仪的标准。女性参与家族礼仪的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所变化和发展,体现出了礼仪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行着传承和创新的特点。但是总的来说,在传统儒家礼仪规范中,女性总是作为男性的辅助角色存在,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第二部分根据明清徽州族谱、地方志、文集等资料,考察女性实际参与婚礼、丧礼、祭礼的礼仪活动,探讨明清徽州女性对传统家族礼仪规范既遵守又适当变通的现实,表现出明清徽州女性为维持家族礼仪的正常运作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以女职代子职、妇职代夫职,为家庭和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徽州社会与女性参与家族礼仪实践活动之间的关联。明清时期徽州家庭由于男性的缺失,不得不由女性来填补礼仪实践空白这一特殊状况,与徽州流行重商主义的传统密不可分。徽商的兴盛也反过来支持了女性礼仪实践的运作。徽州宗族严密的礼教控制则起了舆论导向和思想钳制的作用,使得明清时期的徽州女性将传统的礼仪规范内化为自我言行举止的标准,能够在残缺的家庭中依旧依靠自己单薄的肩膀挑起家庭的责任,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对传统礼仪实践进行变通,以实现家族礼仪活动能够正常运作。在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无论是身处何种阶级的女性,都受到儒家传统礼仪规范的制约。徽州女性在实际参与礼仪实践活动时,不得不在家庭现实情况和礼仪规范之间做出平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家庭成员完成家族礼仪的实践,以求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规定,获得人们的认可和社会的接受。这时的徽州女性俨然成为了家庭的核心人物,承担了超出传统礼制赋予女性的责任和义务。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卉苗木业蓬勃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值逐年增加,从业人员的队伍日益壮大,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的提出,更为花木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长沙县花木产业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城镇化的发展和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城务工的增加,我国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村适龄儿童大幅度降低。为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的,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而且是长期的。而综观社会所有学习场所,学校是学生进行爱国主
患者女,26岁。躯干部红色环形斑疹2个月。曾被误诊为"皮炎",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无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团块状浸润。RPR 1∶6
教师是职业怠倦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极端的心理反应,是教师无法有效应对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而且是一种持久的不良状态。进入21世纪以
阐释是理解的发展,理解是阐释的基础和根据,理解就是翻译。斯坦纳提出的文学翻译的阐释学运作模式,包括信赖、入侵、吸收和补偿等四个阶段,其目的是将自己融入翻译行为中,从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 64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介绍了超声波清洗机理、影响因素、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辽宁省生物质燃料锅炉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明确了辽宁省生物质锅炉主要类型:农用炊事采暖烧炕炉、生物质成型燃料热风炉、生物质成型燃料热水锅炉、农作物秸秆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变革文化生产方式有着强烈的推动作用,现代化的文化生产方式与目前版权制度之间的的冲突日益加深并开始阻碍到现代文化的发展。为此,世界各国在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