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卉苗木业蓬勃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值逐年增加,从业人员的队伍日益壮大,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的提出,更为花木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长沙县花木产业种植历史近40年,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现已成为全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其经济规模和效益远大于粮食、茶叶及生猪等其他产业,为“土地增效、农村致富、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依托农业生态学理论、花卉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布局区位理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并运用文献检索、市场分析、关联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法,以项目为支撑,对长沙县各个乡镇的花木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制作出各类统计图表。据实地调查,全县花木地面积共计171255.1亩,主要集中在南部乡镇,种植类型有绿化苗木、桩景、盆景、鲜切花和草坪。其中以绿化苗木为主,面积为157657亩,占花木总面积的92.06%,桩景其次,面积为11395.7亩,占6.65%,草坪0.82%、盆景0.45%、鲜花0.02%。通过总结分析其现状,发现长沙县花木产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区位优势、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良好的科技资源潜力和花木产业基础等优势;但是也存在产业布局欠合理、产业链延伸不够、品种创新和技术支撑不足、营销和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花文化发掘力度不够等不足。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①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从种植结构、花木精深加工、旅游资源开发三个方面着手,促进其向多元化发展;②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分区原则和资源现状,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九组团”和“一纵三横”廊道;③加强技术研发,通过本地优势栽培品种自主研发创新、花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花木品种审定推广、标准化生产及配套产品精深加工和技术示范推广进行花木产业技术的升级;④延伸花木产业链,加强花木市场、营销网络、分销渠道和花木专业物流建设;⑤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花木信息平台以及专业的社会化管理体系,并打造有特色的品牌产品;⑥加大政策扶持,通过组织管理保障、产业政策保障、科技与人才保障等措施,使花木产品渗透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