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时期质子制度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hok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子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是一定历史时期综合性因素的产物,在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质子制度在两汉时期初步形成,至唐代有了进一步的完善。蒙元时期的质子制度延续了前代的内容,并在质子的征取、抚养、教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将质子制度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文包括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学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蒙元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政权,这一时期的质子制度,更是有了不同以往的新的内容。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蒙元时期的质子制度作比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蒙元之前质子及质子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蒙元时期对质子的征取以及蒙元质子制度的内容。第三部分阐述了质子在蒙元时期的影响以及质子的作用。力图对蒙元时期质子制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进行揭示,尽可能的阐述作者对蒙元时期质子制度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探讨和揭示蒙元时期多民族国家施行的纳质政策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加强民族文化交流、联系等方面的作用。
其他文献
对日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和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敌手,随着美苏矛盾的激化,对日政策逐渐
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的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理论传播和实践探索已有二十余年历史,逐渐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一种新型重要手段,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在其
本文首先考察书院的起源,然后论述贵州书院建立的外部环境。贵州为西南中枢,战略位置重要;区位地理特征决定了当地文化态势的多元性特征,儒学教育的推行面临着其他地区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