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动物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giCr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koff and Johnson(1980)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层面上的特殊技巧,更是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思考以及行动之中。其后学界开始热衷于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近年,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不同语言中的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截至目前,国内外关于动物隐喻的跨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英汉语中的对比研究,日汉动物隐喻相关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在动物隐喻相关的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大量收集了日汉语中用动物名表示人的隐喻例,对这些隐喻现象做一个全面的考察分析。旨在阐明日汉动物隐喻的认知机制,考察其文化意义和概念特征,并分析日汉动物隐喻出现共性和差异的原因。本文主要由4章构成。第1章对目前为止关于隐喻和动物隐喻的记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研究的问题点,阐明了本研究的研究立场。第2章主要对概念隐喻理论、动物隐喻的定义以及“人是动物”的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论述。在第3章中,从汉日语权威词典以及语料库中广泛搜集形容人的动物隐喻例,其中日语有369例,汉语中有489例。将这些语料进行分类整理后,将“人是动物”这一大的概念隐喻又细分成了“动物隐喻人的外在”,“动物隐喻人的内在”以及“动物隐喻人的社会角色”等三个映射关系,利用对比分析法,对每一组映射关系中的隐喻表现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人是动物”这一隐喻在汉日语中绝大多数是贬义的。(2)“人是动物”这一概念隐喻中,部分汉日隐喻表现形式和隐喻意义是一致的。(3)在“人是动物”概念隐喻中,汉日动物隐喻差异性大于共性。(4)在“人是动物”概念隐喻中,日本人多用动物描述人的外在特征,中国人多用动物描述人的内在特征。(5)日汉语中动物的隐喻性构词方面具有差异性。第4章主要分析了日汉动物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共性主要源于人类认知的共性和隐喻性思维的相似性。差异性主要源于日汉两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性。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日汉动物隐喻的异同,并阐明了其形成的原因。
其他文献
在过去四十年里,光催化因其在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光催化过程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带间激发。然而,由于大多数半导体的带隙较宽,载流子复合
目的探讨湖北省线粒体基因的热点突变区域ND1点突变(3243,3316,3394,3593)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无血缘关系的134例老年糖尿
本研究起源于笔者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观察。立足于“做中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研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师讲授、临摹为主的传统美术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
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盖达尔在15年的创作生涯构思了多部精妙绝伦的文学作品。他凭借自身对创作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语言、情感的领悟力,掌握了开启儿童内心世界的大门的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为了保证生存严格控制运营成本,因此不会随意增加员工数量,但同时又面临承接时间紧、工作量大的项目任务。为了满足客户要求,此类项目管理经常出现关
为了满足更高速度的货物运输,快捷货车的研发势在必行。货物列车的动力学性能决定着运输的安全,快捷货车的运行速度高于传统的普速货车,其动力学性能及动态特性也将发生变化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当前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之一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作为这一阶段的迫切要求,也进一步凸显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经济结构于2013年首次迈入“三二一”阶段,但同发达国家比较来看,我国第三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过去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从大量运用雅而俗的口头语言,使其通俗易懂;采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虚调运用纯熟自然,加强了表达效果,壮大了文章气势三个方面论述了《论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 和hMSH2 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散发性胃癌、癌旁黏膜和胃炎黏膜组织中hMLH1 和 hMSH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hMSH2在胃癌
信息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目前,市场上的安全防护软件大部分能够满足单一用户对信息的防护,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利用云服务技术,研究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