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下颌第三磨牙发育形成情况与下颌磨牙后间隙的相关性分析,结合生物学年龄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价青少年生长发育,预测牙弓后端间隙的生长潜力,从而为临床错合畸形矫治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就诊的10~18岁初诊患者所拍摄的CBCT病例220例,按性别分为女性组115人、男性组105人。对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参照Nolla法牙龄判断标准对下颌第三磨牙发育情况进行分期,并于CBCT影像上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后间隙及拥挤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下颌第三磨牙牙龄与下颌第一磨牙后间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性别组之间第一磨牙后间隙存在差异,女性:(16.89±3.25)mm,男性:(15.74±2.97)mm,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2)不同性别组间年龄、第三磨牙牙龄和拥挤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第三磨牙牙龄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年龄与第三磨牙牙龄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果有统计学意义(r=0.818,P<0.001);(4)第一磨牙后间隙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二者存在直线相关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r=0.746,P>0.001);(5)下颌第三磨牙牙龄与第一磨牙后间隙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r=0.860,P<0.001)。通过变量筛选,可计算得出第一磨牙后间隙与下颌第三磨牙牙龄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女:y=9.27+1.50x,R2=0.774;男:y=8.26+1.44x,R2=0.773;经假设检验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三磨牙的发育阶段可以用以评估预测下颌牙弓后段生长间隙潜力,为正畸矫治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