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物转化L-苯丙氨酸合成苯乳酸的过程优化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88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是一种安全无毒且天然的新型广谱抗菌物质,可以被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和农作物等行业。本文以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RSF-aad-ldh10-fdh为研究对象,旨在降低发酵培养基的成本和提高3 L发酵罐水平上苯乳酸合成产量。在摇瓶水平上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浓度和种类,结合菌体密度和发酵成本选择最佳单因素;在3 L发酵罐水平优化菌体培养条件,考察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培养体系溶氧值(DO)及菌体密度的影响,为分批补料培养奠定基础;在3 L发酵罐水平优化菌体共表达酶的诱导条件,通过考察全细胞转化L-苯丙氨酸合成苯乳酸的能力,确定了诱导剂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温度。在全细胞转化过程中,添加适量葡萄糖能显著提高转化效率,本文还探讨了葡萄糖在提高苯乳酸转化效率的机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摇瓶水平上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4 g/L、FM802安琪酵母浸粉24 g/L、KH2PO4 2.3 g/L、K2HPO4 12.5 g/L,初始pH 7.0,250 mL摇瓶装液量为25 mL,接种量4%,在37°C下,220 r/min培养14 h。(2)在3 L发酵罐上,采用上述培养基,优化了发酵条件(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和补料分批策略(恒速流加、pH-stat和DO-stat)。在搅拌转速为400 r/min,通空气量为1.5 vvm,采用恒速补料策略,发酵培养3 h开始将400 g/L葡萄糖以10 mL/h恒速补料10 h,在此条件下细胞干重达到13.71 g/L。(3)在3 L发酵罐上对诱导剂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温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诱导剂浓度为0.08 mmol/L,诱导时机为培养2 h之后,诱导温度为25℃。(4)在3 L发酵罐上优化全细胞转化条件:NADH再生、底物浓度、转化温度、pH、搅拌转速和通气量,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为辅酶NADH再生来源,当细胞干重为30 g/L、转化温度为37℃、pH 7.0、300 r/min和通空气量1.0 vvm时,在3 L发酵罐中生物转化30 g/L底物L-苯丙氨酸合成苯乳酸,产量为25.4 g/L,转化率达84.7%。(5)从胞内ATP水平的变化、细胞干重的变化、从葡萄糖合成苯乳酸的情况以及细胞膜完整性分析葡萄糖在提高苯乳酸转化效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细胞转化过程中添加葡萄糖可有助于提高细胞中ATP的水平,缓解苯乳酸导致的细胞活力下降及ATP减少,维持细胞在转化过程中的活性;在全细胞转化过程前后,添加葡萄糖对细胞干重和细胞膜的影响不明显;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RSF-aad-ldh10-fdh可以利用葡萄糖直接合成苯乳酸,转化率最高为0.433%。
其他文献
戏剧表演艺术是以演员的表演为创作主体的一门综合艺术。演员的创作任务是根据剧作家所提供的文学形象,在导演的指导下及各部门的配合下进行二度创作,最终在舞台上塑造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即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语言在演员的表演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气质、年龄、职业、性格等等都是通过角色的语言体现的,由于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语言特征,这些语言特征又会形成固有的语言节奏。舞台上时间、场次不同
摘要:本文从“互联网 ”时代对各专业人才信息素养要求切入,重点阐述了新时代下“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构建及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细节,最后给出教改经验及工作方向。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虚拟实验;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41-02  引言: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后,
本文在分析高校党课现状的基础上,对高等美术院校的党课教学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看法,其核心是使党课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色结合起来,以提高党课的教学效果。为此需要改变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