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LC脑转移1-5个转移灶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ng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hy,IMRT)的剂量学相关参数、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等,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IMRT治疗的临床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胸部肿瘤科符合入组标准的3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IMRT组和WBRT+3DCRT组。IMRT组患者采用IMRT治疗,全脑计划靶区PTV的物理剂量30Gy,脑转移靶区GTV的物理剂量为47Gy,放疗实施按PTV3.0Gy/次/天,所有脑转移灶GTV4.7Gy/次/天,共10天两周完成;WBRT+3DCRT组首先给予全脑放疗,PTV剂量3.0Gy/次/天,10天两周完成,然后重新行CT定位扫描,对脑转移灶实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次剂量5Gy/次/天,4天完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相关剂量体积参数、毒副反应,并通过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其精神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WBRT+3D-CRT组病人计划晶体、眼球、视神经评价受照剂量低于IMRT组(p﹤0.05),但两组计划都在正常耐受范围内。1-5个脑转移灶时脑干平均剂量两种计划无明显差异(p>0.05)。在3-5个脑转移灶时脑干平均剂量IMRT要小于WBRT+3D-CRT,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计划靶区PTV(全脑)在照射35Gy、40Gy时的受照体积V35Gy、V40GyIMRT组均小于WBRT+3D-CRT(p﹤0.05)。IMRT组有效率(CR+PR)31.5%(6/19),其中完全缓解(CR)1例(5.3%),部分缓解(PR)5例(26.3%),稳定(SD)13例68.4%,无进展病人(PD)。WBRT+3D-CRT组中脑转移灶有效率(CR+PR)38.6%(5/13),完全缓解(CR)1例(7.6%),部分缓解PR4例(30%),稳定(SD)7例54%,进展(PD)1例7.6%。两组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MMSE及ADL评分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两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IMRT组患者完成放疗时间明显短于WBRT+3D-CRT组(p<0.05)。IMRT组12例发生了1-2级急性毒副反应,无3-4级急性毒副反应,WBRT+3DCRT组4例出现1级急性毒副反应,2例(14.3%)出现3级,1(7.1%)例出现4级急性毒副反应,无2级反应。两组病人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NSCLC脑转移患者,调强放疗能缩短疗程,同步提高脑转移灶剂量;在病灶数量较多时,位于脑干或距离脑干较近的转移灶,IMRT能更好保护瘤旁重要组织;本研究的NSCLC脑转移放射治疗中,同期调强放射治疗在近期疗效、急性毒副反应上与WBRT+3D-CRT无明显差异,但有降低III-IV级严重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的趋势,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IMRT在局控、生存期及晚期的毒副反应上是否有其优势,有待于更多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MS)的动物模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脱髓鞘和轴突损伤为特征[1]。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为少突胶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抗凝药物与华法林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
镁(magnesium,Mg2+)是机体中一种具有重要功能的元素。研究表明,Mg2+在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方面具有至关重要作用。Mg2+通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a2+通道和激动剂-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出院心率状况,探讨目前此类患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近年发现的一种检疫性害虫,也是新疆入侵有害生物之一。新疆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植被资源有利于扶桑绵粉蚧的发生、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