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奖励救济制度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c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奖励救济制度的完善对充分发挥行政奖励制度的优势有着重要的作用,行政奖励救济的运行过程可以概括为:需要救济的情形发生——救济方通过救济方式作用于被救济方——救济效果的实现。遵循行政奖励救济发生的逻辑,首先对行政奖励过程可能发生的损害进行分析,以此阐明需要进行救济的情形,其发生可能基于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可能基于被救济方的自身处境,且这种自身处境并不是因为相关主体的行为所造成。通过这种分析,确定行政奖励救济制度完善的方向和所要实现的救济效果。在以上基础上,重点分析行政奖励救济方、行政奖励被救济方、行政奖励救济方式三个行政奖励救济过程中的核心元素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在对行政奖励救济方、行政奖励被救济方进行现状分析时,注重其作为行政奖励救济方式参与主体的范围研究,并将其作为一种具备意识能动性的“个体”,分析其在不基于制度原始缺陷的原因下而产生的意识、行为的不合理异化,以此提出完善之举;在对救济方式进行分析时,排除救济方式在运行过程中的参与主体(行政奖励救济方、行政奖励被救济方)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注重方式本身的原始缺陷分析,并将其分为司法救济方式和非司法救济方式两种基本类型,逐个进行完善。按照行政奖励救济发生的过程进行研究,有效的拓宽了救济模式,顺应时代潮流和我国实际,有利于建立具备现实可行性的行政奖励救济制度。
其他文献
陪审制度是指法院依法吸收普通民众、非职业法官参加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案件审理的一种司法制度。在现代法治社会,陪审制度作为公民、群众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民主形式和公民权
住宅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关乎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2003年以来,在城镇化、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不动产投资、地方土地财政等因素的推动下,房价快速上涨
登记与合同效力关系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在未履行登记义务时,合同的效力如何,关系到对我国登记制度的理解和合同效力的判断。本文通过对我国相关案例的审判实践和判决说
作为物权法总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变动理论在商品交换频繁发生、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流转速度日趋快捷的现代经济生活中,掮起了确保财产在流通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归属与利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