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的圣人观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就没有一神论信仰,但却极度崇拜圣人。春秋战国之际,诸侯纷争,社会动乱,人民疾苦,兴起了一阵“圣人崇拜”之风。诸子百家都通过神化圣人来表达自己治国救民的理想。儒、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二者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孔子和老子分别作为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其二者的圣人观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比较孔子和老子的圣人观念,挖掘其内涵,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加深对圣人观念的认识和理解。“圣”最初是听觉器官与发音器官的统一,而后渐渐被引申为聪明睿智之意,作为一种事实判断用来描述人的特征。“圣”字内涵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从殷商至春秋时期,由于文化的发展进步,“圣”由最初的一种通晓天命的巫术转变成德才兼备的人物,圣人成为治国平天下的统治者。孔子和老子都崇拜圣人,体现在他们都以圣人为道德楷模,并以圣王之治为政治理想这两个方面。孔子和老子的圣人崇拜同源《周易》,《周易》作为中国最古老和最优秀的思想源头,共同为孔老两家所尊奉。老子从“以天地为父母”的角度继承《周易》的“生生”原则;孔子从“以父母为天地”的角度继承《周易》的“生生”原则。老子以直觉体证的方式趋向圣人境界,孔子则以取象比类的方式通达圣人境界。孔子和老子的圣人观都强调师法先王先圣,孔子圣王一体,尊崇周公之制,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先王,也没有明确提出法先王的主张,但他多次强调了对圣人的效法。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是阳观念的人格化体现,秉承的是意志之天和伦理之道;老子心目中的圣人是阴观念的人格化体现,秉承的是自然之天和形上之道。孔子积极入世,主张施行德政,以仁治天下,制礼作乐;老子消极入世,主张自然无为,解构礼乐。孔子的圣人观侧重人与社会的关系,老子的圣人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和老子的圣人观有两个共同的维度:其一,圣人是是非标准的化身,其二,圣人境界是最高的精神境界。在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方面,孔子圣人观强调学圣以成君子,老子圣人观强调学圣以复归婴儿。在对封建政治统治的影响方面,孔子的圣人观念既被君主用来进行思想统治,又被士子用来规范王权,存在着内在的理论紧张。老子的圣人观念既有利于民众休养生息,又具有愚民特征。在对传统美学的影响方面,孔子圣人观推崇一种礼乐之道,老子圣人观念则推崇山林之趣。
其他文献
当今儿童音乐教育发展中最受关注的便音乐创造,纵观当今世界上每个著名的教育体系,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将音乐即兴创造教学活动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与此同时,在2010年基础教育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变革,为动画产业注入了新的血液。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计算机软件,衍生出很多动画制作方法。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动画制作的效率。年轻一辈
<正>重庆:开展小微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根据国家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要求,重庆市中小企业局从9月上旬开始,陆续在重庆市多个区县培训点分期开展"国家中小企业银
成型是永磁铁氧体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分析了成型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讨论了成型压力、注料方式、注料压力和成型过程中加压压力及加压速度对生坯密度和成型时
长期以来,中国档案学界对西周王朝保存档案的处所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普遍认为"天府",为西周存放档案的档案馆库,其实"天府"乃是掌管西周档案馆库——宗庙的职官。
<正>一、移动电子政务概述移动电子政务是指借助移动通信数据服务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包括政府及公共行业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管理、服务两项职能。移动政务具有移动性、个人
采用迎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图形显示技术求解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二维流场瓦斯涌出扩散方程 ,在放煤仿真边界条件下通过画面直观描绘放顶煤过程中瓦斯涌出及其分布动态变化过程
本文对我国经济发展、城乡变化之际出现的城乡一体化趋势,从目标取向、空间、经济、对策等角度对城乡一体化理论做了归纳和阐述,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基于对人的考虑和经济发展的追
在近代中国,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政权(或政治势力)的标识。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动荡、政权更替不断和长期多政权并存局面的存在,使国旗在政治运用上也呈现出一个复杂的面相。
《周礼》是中国古代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它在记述政治制度的同时也记述了与之相关的档案工作情况。要研究中国先秦时期的档案工作,《周礼》不可或缺。其所记述的档案工作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