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安岳县八庙乡卧佛院的释迦牟尼涅槃变的造像历史悠久,至唐朝起始经历代雕凿,其现存龛窟139个,造像1613躯,经文题材更是种类繁多,追溯其历史不难发现安岳这尊卧佛像源自于印度的释迦牟尼涅槃像,随年代流传至蜀中成为中国最大的一尊左胁而卧的全身涅槃像,至1985年安岳卧佛群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对待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文化遗产。安岳卧佛石窟群其安逸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宗教历史背景是涅槃造像形成的重要基甸。这尊巨大的石刻卧佛历经佛教东传历史及涅槃变风格的演变而成的,它既是对北朝以来的中原涅槃变造像风格的继承,又承接着犍陀罗时期的些许造像元素。历经地域文化流变,安岳卧佛石窟群已然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造像特征。本文着重从安岳卧佛石窟群的造像造型进行营造研究,并将本文的框架体系分为四部分包括安岳卧佛涅槃造像的地域文化流变、安岳卧佛营造研究的技法、尺寸比例及构图法则、与南北卧佛造像之横向对比研究、安岳卧佛石窟群造像中的“恒”与“变”的艺术风格。本文以营造研究为基甸,融入历史文化学、民俗学、统计学以等学科知识以及佛教造像量度仪轨进行分析研究,对安岳卧佛石窟的内在艺术风格意蕴做出梳理与分析,研究其流变的过程与原因,梳理出安岳卧佛所独有的造像特征及艺术风格,并提出加强对安岳卧佛石窟群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审美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以弘扬中华传统石窟艺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