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潮在农村邻里关系变迁中的作用研究——以河南省H村为个案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工潮自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以来,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农村邻里关系主体的农民大量外出,必然对农村邻里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回顾以往的研究,少有对此影响的关注。从而决定以一个村落为个案,考察打工潮背景下的农村邻里关系的变迁,探析打工潮对农村邻里关系变迁的作用。   本文选择豫南H村为个案,运用了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对H村打工潮前后的邻里关系进行考察,并从邻里日常交往、邻里互助和邻里冲突三个方面对比H村的邻里关系变化,展现打工潮背景下的农村邻里关系变迁过程。   本研究发现:打工潮在农村邻里关系的变迁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一,打工人员的流动导致邻居人数的缩减,局限邻里交往对象的可选择性,间接减少邻里交往时间,进而减少了邻里互动,稀释了邻里关系。第二,打工人员的收入提高了家庭支付能力,减少了邻里互助需求,减弱邻里支持功能,间接打破世代为邻的传统,引起邻居重组,导致传统邻居关系难以维持、新邻居之间关系难以构建,解组了邻里关系。第三,打工人员的生活方式日益城市化、私密化和交往圈子的扩大,间接阻碍邻里交往,削弱邻里交往意愿,疏远了邻里关系。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控制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自此,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很多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生养了一个孩子,由此导致我国众多“独
我国农村女性参与地下“六合彩”活动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种集体越轨行为,它给国家、社会、家庭和女性自身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F镇农村女性参与地下“六合彩”活
1980年代出生的人统称为”80后”,这个年代的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余年成长起来的群体。目前,他们已经相继步入婚育状态,越来越多的“80后”群体开始为人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核心家庭数量的增多使得传统的代际关系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
本文是皖中G乡的经验研究。文章试图以个体化为分析概念解释乡镇治理的变迁过程和治理困境,重点考察农村社会个体化与乡镇治理之间的磨合关系。  本文首先讨论了学术界对乡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其角色扮演水平关系到教师、学生、学校三方的发展。以往有关研究表明,中学青年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卷怠情况。中学青年教师与其职业的匹配情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