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以河北省G县为例的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h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代出生的人统称为”80后”,这个年代的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余年成长起来的群体。目前,他们已经相继步入婚育状态,越来越多的“80后”群体开始为人母、为人父,社会对他们研究的重点也从“80后”成长、“80后”教育、“80后”职业以及“80后”婚姻,逐渐过渡到“80后”父母的角色。“80后”作为父母的角色上,与其上一代相比是否更加称职?“80后”父母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了哪些影响?“80后”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具备哪些鲜明特色,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G县“80后”父母所组成的家庭为例进行研究,通过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介绍了河北省衡水市G县“80后”家庭的父母)收入、家庭构成、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概况,以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化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并揭示了G县“80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化具有民主、开放、宽松、和谐的特点,对子女的社会化具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面性的影响。正面影响:“80后”父母更加重视子女的学习态度,促进子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社会规范理性化;性别观念开放化等;负面影响:子女生活技能单一,不能熟练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并产生情感依赖;社会交往功能弱化等。最后根据“80后”家庭子女社会化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增进“80后”家庭子女与同龄群体的沟通和交流,为“80后”父母开设子女教育学习班,学习科学的教育子女方法等等。“80后”家庭子女的社会化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应当把重视“80后”父母对子女的社会化的影响提上日程,充分发挥“80后”年轻父母在子女教育社会化中的正功能,做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其他文献
仪式性人情作为礼物交换最为直观的一种类型,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但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村仪式性人情正在发生异化,并成为整个中国的一种“总体性社会事实”,给人们造成了
目前,我国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着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法律观念是法治的深厚文化基础,是法治赖以实现的精神支柱与灵魂”①。所以,占全国三分之二的九
农民看病难一直是我国农村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经济有其自身的特色,明显的二元经济使得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巨大的差别,当然在医疗福利上就尤为显著。城市有良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旅游地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本研究以职业结构为切入点,试图反映旅游地社会结构变迁的轨迹和程度。通过对敦煌市杨家桥乡和郭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贫困问题始终是一个困扰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反贫困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推进经济发展,减少
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快速应用,组织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开始日益关注一个重要研究主题:信息技术会如何影响现代组织及其运行? 最初的研究在很大程度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控制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自此,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很多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生养了一个孩子,由此导致我国众多“独
我国农村女性参与地下“六合彩”活动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种集体越轨行为,它给国家、社会、家庭和女性自身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F镇农村女性参与地下“六合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