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钦—杭成矿带2009年被列入中国重点找矿区带。浙西地区作为钦—杭成矿带东段的一部分,地质背景复杂多样,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内生金属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岩类关系密切。论文依托于《江绍拼合带中西段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项目,在3年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利用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常量、微量、稀土)、Rb-Sr、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硫氢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多种研究手段,对区内的典型矿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区内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时空演化、岩浆特征与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阐明区内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时空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成果对指导浙西地区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提出浙西地区具有“构造控岩,岩体控矿”的成岩成矿特征。在系统总结区域内岩浆岩年代学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及本次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继承性锆石年龄的基础上,重塑了浙西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使得从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角度上理解浙西地区的成矿作用成为可能。将开化桐村斑岩型钼(铜)矿床、常山里山岭斑岩型铜矿床、常山岩前岩浆热液型钨锡(萤石)矿床、金华银坑斑岩型钼矿床作为典型矿床加以系统研究。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对常山兰花坞、建德岭后、淳安儒洪(铜山)、遂昌治岭头等内生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进行了准确厘定,使得从成矿空间、成矿时间、成矿物质来源上研究浙西地区的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成为可能。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准确厘定了研究区内中生代与成矿有关花岗岩的形成年龄,首次将浙西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划分为燕山早期第二阶段(172-158Ma)、燕山晚期第一阶段(144~127Ma)、燕山晚期第二阶段(114-108Ma)3期。对各期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大地构造背景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起了研究区内岩浆岩的构造—岩石组合框架及时空分布特点,为探讨区内中生代构造一岩浆演化历史及其成岩成矿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在进行典型矿床研究、总结区域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基础上,依据成矿系统理论,首次将浙西地区中生代成矿系统分为2个成矿系统类、4个成矿系统和6个矿床系列。建立了燕山期3阶段区域成矿演化模式与找矿模型,指出了浙西地区下一步找矿勘查的主攻矿种和矿床类型。指出从赣东北→浙西→长江中下游→江绍断裂带以东的中生代岩浆活动具有逐渐变新的变化趋势;不同的深部构造背景、成岩过程中幔源物质参与的多寡等造成了3地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