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探索结合西医理论选择针刺穴位的可行性。
方法: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A)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B),分别接受针刺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抗痉挛康复运动训练;疗程为3周。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的评定。
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痉挛程度明显减轻,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而针刺组和电刺激组之间疗效基本相似,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针刺治疗方法其总体疗效已达到痉挛性电刺激的水平;在减轻肌肉痉挛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个方面有略优于痉挛性电刺激的趋势;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轻-中度痉挛。同时也证明在采用针刺治疗痉挛时,根据现代康复理论选择治疗穴位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