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一,其在环境中的半衰期长,长期不易降解,危害严重。氯氰菊酯(CYP)是一种二型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在害虫防治领域应用广泛。CYP通过干扰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和消除作用,可导致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异常。既往流行病学研究探讨了孕期CYP暴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孕妇在妊娠期接触CYP与胎儿出生体重降低相关,但也有研究发现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一,其在环境中的半衰期长,长期不易降解,危害严重。氯氰菊酯(CYP)是一种二型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在害虫防治领域应用广泛。CYP通过干扰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和消除作用,可导致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异常。既往流行病学研究探讨了孕期CYP暴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孕妇在妊娠期接触CYP与胎儿出生体重降低相关,但也有研究发现二者之间没有相关性。拟除虫菊酯能够穿过胎盘,直接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胎盘作为孕期特有的器官,对妊娠状态的维持和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妊娠期胎儿的营养获取以及代谢交换,都依赖于胎盘的存在。胎盘结构发育不良或功能障碍会导致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关于妊娠期CYP暴露引发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胎盘机制仍不清楚。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怀孕期间的代谢过程,影响胚胎生长和发育。现有证据表明,胎盘的形成和功能受到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宫内生长受限和流产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妊娠期CYP暴露是否通过干扰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受体引起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其相关的胎盘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明确孕期CYP暴露对胎儿宫内发育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CYP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胎盘机制。研究方法:1.为建立妊娠期暴露于氯氰菊酯的孕鼠模型,将孕0天(G0)的9周龄Wistar雌鼠随机分为4组,孕全程(GD 0-GD 17)每天记录体重,并给予母鼠CYP灌胃处理。四组分别为:(1)玉米油对照组(CYP-0);(2)5mg/kg CYP暴露组(CYP-5);(3)20mg/kg CYP暴露组(CYP-20)以及(4)50mg/kg CYP暴露组(CYP-50)。于GD 18全部剖杀,记录着床数、活胎数、死胎数、仔鼠体重以及对应的胎盘重量,并计算宫内生长受限(IUGR)发生率。留取母鼠血清、胎盘及仔鼠组织。2.HE染色观察比较胎盘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母鼠血清及仔鼠组织甲状腺激素水平。RT-PCR检测胎盘组织甲状腺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转运体、脱碘酶以及相关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胎盘组织IGF1R-PI3K-AKT信号通路的蛋白水平。结果:1.CYP暴露组的仔鼠重量随着CYP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20mg/kg和50mg/kg CYP暴露组的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发生率明显升高,5mg/kg和50mg/kg CYP暴露组的胎盘重量明显降低。2.GD1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CYP暴露组母鼠TSH和TT4水平升高,TT3无差异;仔鼠TSH水平升高,TT3水平下降,TT4无差异。3.胎盘HE染色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20mg/kg和50mg/kg CYP暴露组胎盘组织的迷路区面积比例明显下降。4.与对照组相比,各CYP暴露组胎盘组织甲状腺激素转运体OATP1c1的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50mg/kg CYP暴露组胎盘组织脱碘酶2(Dio2)和脱碘酶3(Dio3)基因表达上调,各CYP暴露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胎盘生长因子(PGF)的基因表达均明显下调,20mg/kg和50mg/kg CYP暴露组IGF1受体(IGF1R)的基因表达明显下调。5.与对照组相比,20mg/kg和50mg/kg CYP暴露组胎盘组织甲状腺激素受体α(TR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各CYP暴露组胎盘组织PI3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调,50mg/kg CYP暴露组IGF1R和AKT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结论:孕期氯氰菊酯暴露可能通过干扰胎盘甲状腺激素受体表达,抑制IGF1RPI3K-AKT信号通路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从而导致子代宫内生长受限。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已知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发病机制有关。我们以前曾报道过SLC30家族中的锌离子转运体7(zinc transporter7,Zn T7,SLC30A7)在高糖(high glucose,HG)条件下能够抑制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此次研究主要探讨SLC30A7是否对于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抗氧化应激有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TGF-β1通路在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PBOO)大鼠膀胱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65只4周龄,体重200~230g的SPF级SD雌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BOO)组、iNOS抑制剂组;空白对照组(5只)不予任何处理,立即处死。假
目的:膀胱内高压力会引起一系列的膀胱病理改变,我们探究了膀胱内高压力对大鼠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Ⅲ型胶原纤维(Col II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健康的雌性SD大鼠分为4组,每组7只,采用膀胱出口半梗阻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1周,半梗阻1周,假手术4周,半梗阻4周四组,满足实验时间要求后,进行膀胱充盈性压力检测,取出膀胱标本
目的:检测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内同源序列2的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1)和DC特异性细胞间粘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Dendritic
目的:观察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透析中心规律随访伴肾性贫血治疗未达标的维持性透析患者,从规律应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重组人促红素转换为应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观察应用重组人促红素阶段与应用罗沙司他阶段患者的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血脂等变化及炎症状态下罗沙司他对患者血红蛋白变化的
目的: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肾脏固有细胞的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肾损伤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高糖状态下细胞内脂质构成的改变可以引起活性氧产生增加、线粒体功能障碍,甚至诱导细胞凋亡等。但由于脂质构成的庞杂性和既往检测手段的局限性,人们对肾脏固有细胞脂质整体构成及糖尿病状态下的变化知之甚少。另外,外泌体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
目的:目前描述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 AAA)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K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流行病学数据是有限的,术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我们的目标是了解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修复后急性肾
目的:依托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获取辽宁地区人群的主要膳食模式,进一步探讨主要的膳食模式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旨在为慢性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膳食指导。方法:本研究基于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于2018-2019年在辽宁地区开展的横断面研究。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以后,最终纳入7927名18-79岁成年参与者。CKD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
目的: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1.5年内收治的29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了解沈阳市及周边地区上尿路结石的成分特点,并观察基于分析结果的建议指导方案预防不同成分结石复发的效果。方法:统计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行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执行后得到29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收集患者的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基于结
目的:旨在分析北方汉族人群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血清、尿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IL-6基因多态性与DKD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早期识别DKD易感人群,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