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巴赫金对话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8813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赫金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介绍到中国后,就在学界形成研究和运用的热潮。复调小说理论首先成为研究的重点,并很快被中国批评界接受,成为中国批评界的理论武器。 90年代,国内的巴赫金研究全面展开,其重要学术思想都进入中国学界的研究视野,对话、狂欢化、超语言学思想和话语理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范畴都开始被探讨,形成研究热点。对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研究也逐步进展。巴赫金的研究者不光是文学研究者,语言学研究者也参与进来,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随着整体研究的推进,巴赫金理论的方法论问题也开始被探讨。 新世纪以来,巴赫金研究进一步深入。对话理论的深层命题,如微型对话、潜对话等被着重分析探讨。狂欢化理论研究仍然是热点,并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狂欢化中蕴含的审美性质和多层面内涵被挖掘出来,加深了人们对狂欢化理论的理解。巴赫金理论中的“外位性”思想、“他人”概念、小说体裁理论等也都受到关注和研究。 巴赫金理论的引进,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话、复调、狂欢等巴赫金术语已广泛渗入中国当代文艺学的话语中,潜在地影响中国学者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钱中文抽取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的精神内核,展开了他对当代文艺理论建设的思考,倡导新型的“交往对话的文学理论”,这种运用本身也体现了中国研究者对待外来理论资源的“对话”态度。 巴赫金理论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运用,带来了新批评视角和研究方法,拓展了批评空间,也获取了一些新研究成果。这些批评实践表明,巴赫金理论术语同样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获得了生命力。严家炎、郑家建、王德威对巴赫金理论的运用各具特色,值得我们仔细地考量。 中国当代文化批评对巴赫金理论的借用也十分广泛。巴赫金理论运用的领域主要有:大众文化研究,民间文化研究,社会文化转型期现象分析。在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中,狂欢化理论尤其受到偏爱,被通过不同方式应用到具体文化现象的批评中。刘康是运用巴赫金理论分析中国转型期文化现象的典范,他把巴赫金理论定位成一种文化转型理论,颇具启发性。 反思中国的巴赫金热,原因有二:一是巴赫金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对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精神有共通性,这使得巴赫金理论和中国问题之间具有了一种解释上的适洽性;二是巴赫金理论适应了中国文化转型的当下的需要。巴赫金理论在解决诸如反拨一元话语、应对文化转型、解困批评话语这些中国问题方面有它实际的便利。 巴赫金理论在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中的借用为阐发研究提供了具体案例。通过对巴赫金理论在中国应用状况的考察,我们认为,要达到阐发研究的有效性,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对对象作出有效合理的阐释是阐发研究的首要目标;二是对西方理论资源要有符合实际情况的理解,根据理解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最后还要权衡阐发对象和借用的西方理论之间是否有内在沟通的适洽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患者鼻咽部观察,研究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学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从而有助于对咽鼓管功能失调原因的认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是以讽刺作家的身份出现的。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他笔下的乡绅地主形象和“向上爬”的小人物已经成为最为精彩的两种人物形象系
服装行业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它是一个富有激情、活力、创造性的行业。但是中国市场缺少本国名牌,所以中小服装企业发展壮大是相当的困难。中小企业代理国际名牌确实是发展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法制建设不断健全。近几年来,虽然党和政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但是职务犯罪仍然时有发生,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党的十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当今时代的突出特征。本文则针对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的困惑和焦虑问题进行研究。文章视第二语言学习为跨文化
并购重组作为上市公司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各国证券市场中的热点;在西方成熟市场已经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到2005年,国内上市公司并购市场刚好经历了12年,其间累计有10
公安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较强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公安部政治部《关于认真
一、研究背景传统成本分配方法通常以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等作为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间接成本数额小且与直接人工成本具有一定相关性的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议定书中制定了开放市场和适度保护国内产业的过渡期规定,本文的研究是在我国加入WTO三周年,在出色履行大量入世承诺,进入后过渡期的背景下进行的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和创作个性的作家,她从初登文坛起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评家多从性别文化、都市消费文化、小说形式技巧和比较研究等角度对张爱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