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乙烯是工业化学中极为重要且产量最高的化学中间体,因此生产乙烯是石化工业的核心工作。传统的制备乙烯的方法有石脑油裂化、流化床催化裂化等等,这些无疑都加速了石油资源的枯竭,还会使得环境日益恶化。而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作为21世纪能源,储量大、热值高且相对更清洁。无论是从能源的战略发展还是从资源利用的多样性上考虑,将天然气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都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由甲烷获得乙烯的途径一般分两种:1.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烯是工业化学中极为重要且产量最高的化学中间体,因此生产乙烯是石化工业的核心工作。传统的制备乙烯的方法有石脑油裂化、流化床催化裂化等等,这些无疑都加速了石油资源的枯竭,还会使得环境日益恶化。而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作为21世纪能源,储量大、热值高且相对更清洁。无论是从能源的战略发展还是从资源利用的多样性上考虑,将天然气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都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由甲烷获得乙烯的途径一般分两种:1.间接转化:先将甲烷部分氧化到合成气,再由合成气获得目标产物。2.直接转化:由甲烷一步得到乙烯。间接转化涉及多步反应,工序复杂且能耗大,因而直接转化一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首次提出膜反应器概念。利用透氧膜或透氢膜将甲烷直接转化成乙烯,不仅简化了反应装置,缩短了反应路径,还减少了反应能耗。本文致力于研究多孔-致密的非对称陶瓷透氧膜和透氢膜的制备,并着重研究了他们的透氧(氢)性能及其用作膜反应器来实现甲烷直接制乙烯。绪论中讲述了透氧膜与透氢膜的发展现状、透氧膜的氧渗透机理、透氢膜的氢渗透机理、透氧膜反应器与透氢膜反应器的研究现状。我们在本章最后详细论述了本研究工作的整体思路、整篇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本研究工作存在的创新点。第一章研究了成相良好的钙钛矿型(La0.8Sr0.2)1-xCr0.5Fe0.5O3-δ(x=0,0.02,0.05,0.10)与Ba Ce0.9Y0.1CoxO3-δ(x=0,0.01,0.05,0.10)前驱粉体的制备方法,并利用悬涂法制备了多孔-致密的非对称混合导体陶瓷膜。所制备的陶瓷膜具有致密功能层和多孔层,致密层厚度在100μm左右,多孔层厚度在500μm左右。在膜制备过程中,我们还调控了钙钛矿型(ABO3)陶瓷膜的非化学计量比,使得LSCr F的A位产生缺位。而在BCY中掺入Co,在B位系数归一化后本质上同样是A位产生了缺位。而A位缺位的陶瓷膜在经过还原处理后,B位多余的过渡金属便会以金属纳米颗粒的形式脱融到氧化物表面形成金属-氧化物界面。这种金属-氧化物界面不仅有助于活化甲烷C-H键,还有助于增强膜的耐结焦性能。我们对LSCr F和BCYC的氧化态与还原态样品进行XRD测试,发现还原的XRD图谱中分别出现了Fe、Co单质的峰。在XPS测试中,我们发现还原后的样品表面存在大量低价态与零价Fe、Co元素。在SEM测试中,还原后的样品表面存在许多纳米颗粒。这些都表明我们在陶瓷透氧膜和透氢膜表面成功构筑了金属-氧化物界面。第二章研究了多孔-致密(La0.8Sr0.2)1-xCr0.5Fe0.5O3-δ(x=0,0.02,0.05,0.10)透氧膜的透氧性能以及甲烷氧化耦联(OCM)性能。在透氧测试中,我们在多孔侧通入高纯氩气,致密侧用空气吹扫。我们发现LSCr F的透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符合Wagner方程的一般规律。并且当x=0.05时,LSCr F表现出最好的的透氧性能,在1150℃时透氧量可达到0.47 ml?min-1?cm-2。透氧稳定性可以在全温度梯度下保持50h以上。在OCM测试中,我们在多孔侧通入高纯甲烷,致密侧依旧用空气吹扫。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烷转化率在增加,通过调控甲烷进料速率,可以使得C2选择性也逐步升高。且当x=0.05时,LSCr F依旧表现出最好的OCM性能。在1150℃时,甲烷转化率可调控到28%,选择性能达到40.2%。但由于整个反应过程温度较高,尤其在1100℃以上时会产生积碳以及萘,联苯,蒽等副产物,这也使得LSCr F透氧膜OCM稳定性受限。第三章研究了多孔-致密Ba Ce0.9Y0.1CoxO3-δ(x=0,0.01,0.05,0.10)透氢膜的的透氢性能、甲烷脱氢耦联(DCM)性能。在透氢测试中,我们在多孔侧通入H2/Ar混合气,致密侧通入高纯氩气。我们发现BCYC的透氢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当温度达到1100℃时透氢量最高可达到0.205m L·min-1·cm-2。透氢稳定性可以在全温度梯度下保持80h以上。而在DCM测试中,我们在多孔侧用高纯甲烷吹扫,致密侧则通入高纯氩气。与透氧膜情况类似,甲烷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经调控后,C2选择性也能够逐步提高。在1100℃下,甲烷转化率可调控到24.8%,C2选择性能达到45.6%。值得一提的是,与透氧膜类似,当x=0.05时,透氢量及DCM性能都表现出了更优越的性能。这也证实了金属-氧化物界面对催化甲烷制烯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四章是对本工作做出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近年来,环境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是重金属污染与微塑料污染等问题。微塑料易和重金属共同对浮游植物产生毒害。浮游植物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中,对碳浓缩机制(carbon concentrating mechanism,CCM)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是水生或海域生态系统响应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角色。目前,关于微塑料和/或重金属对浮游植物微藻毒理生态效应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选取绿藻门中常见的蛋白核小球藻(
本论文使用羟基磷灰石(HAp)从血清中吸附剥离白蛋白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开发一种用于无创,非标记癌症筛查新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均匀的形如绒球状,粒径大约为4-5μm的HAp纳米颗粒,基于HAp纳米粒子吸附和体外释放牛血清白蛋白(BSA)并且结合SERS检测的方法,以及HAp方法可以达到对于蛋白的定量分析,该方法证明了HAp对于蛋白的吸附
能源消耗的增加和全球变暖的挑战推动了清洁能源研发的热潮。氢能具有零碳排放、高转化效率和可循环等优势,是替代化石燃料的候选者之一。电解水是一种通过施加一定电压将水分解成O2和H2的清洁生产过程。包括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然而OER是一个四电子耦合反应,其反应过电位高,能量转化效率低,是电解水制氢技术升级的瓶颈。高性能阳极催化剂的设计是实现高效水分解的重要步骤。贵金属铱(Ir)-和钌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一系列酒精性慢性肝脏病变的总称。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是ALD的最早期阶段,其典型的特征为脂肪(主要为三酰甘油)大量蓄积在肝细胞内。AFL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细胞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
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热组合有别于同纬度其它地区,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该地区对于土壤环境磁学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磁性矿物的响应。本研究选取中国南亚热带作为研究区域,以东部潮州市为起点,向西南直到徐闻县,在广东沿海系统地采集15个海拔相近、空间分布相对均匀的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2个剖面属于南亚热带,3个剖面属于边缘热带。对采集的所有土壤样品进行详细的常
乳腺癌严重危害着女性健康。目前乳腺癌术前筛查和术后评估主要是影像学检测结合组织病理学分析,但这些方法具有无可避免的主观臆断性且对微小肿瘤的检测效果差,与此同时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以人体血清为研究对象,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为研究手段结合多变量统计算法,通过醋酸纤维素薄膜提取的血清蛋白与常规乳腺癌患者血清对比、硫酸铵分级沉淀的血清蛋白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S
随着对传统化石燃料需求的日益增长,可再生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设计成本低、活性高且稳定性高的催化剂是电催化水分解和锌-空电池应用的关键,本论文以类沸石咪唑骨架(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ZIFs)为碳源、氮源和模板,将其与钼基氧化物复合后高温碳化,生成钼基碳化物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所得材料的结构和电催化性能。该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氮掺杂的
疲劳现象出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在驾驶环境中对于疲劳的检测尤为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交通事故预防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及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交规的制定更新、城市天眼系统以及交通部门的严格把控对于超速、超载和酒驾产生的事故得到缓解,但疲劳驾驶产生的事故仍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疲劳检测在疲劳驾驶问题上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问题,也成为了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lleri)是一种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的海洋硅藻。岩藻黄素(Fucoxanthin,Fx)是硅藻的特征性色素,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目前其生物合成途径暂不明晰。本论文开展基于牟氏角毛藻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研究了不同光质对该藻的岩藻黄素和油脂诱导的差异,旨在人工调控与改良该产物在牟氏角毛藻中合成效率。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牟氏角毛藻的鉴定和岩藻黄素、油脂的分
白垩纪是地球发展和生命演化的重要阶段,对白垩纪开展研究有助于理解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联系。国外依据多重地层学方法已从白垩纪海相沉积地层中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建立了国际地层年代表。中国以白垩纪陆相地层分布为特色,但研究程度不高。且陆相沉积完整的西北地区地层年代较分散,尚未统一。根据地层中记录的米兰科维奇信号,旋回地层学方法能建立分辨率达20-405 ka的天文年代标尺,有利于地层地质年代框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