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系统分析自1985年至2013年在本实验室进行常规核型分析的102例11p15重排恶性血液病患者,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从中筛选伴有NUP98重排的病例,并分析11pl5/NUP98重排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2.运用FISH、3’-RACE等技术发现并克隆NUP98新融合基因,采用体内外实验研究NUP98新融合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致白血病机制。方法1.102例1lp15重排患者均采用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以热变性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选取其中有染色体悬液标本保存的患者,应用NUP98双色探针进行FISH验证。按照FAB协作组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疾病分类,并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对其中17例患者进行随访,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组DNA及PCR产物双向测序的方法分析25例NUP98重排患者FLT3-ITD的突变率。2.通过核型分析及FISH分析发现新的NUP98重排异常,拟通过3’RACE技术克隆其新对手基因。以逆病毒为载体携带新的融合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过表达后,通过CCK-8法绘制生长曲线、集落生成实验等检测NUP98新融合基因对NIH3T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1、伴有11p15/NUP98重排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102例1lp15重排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56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40-49岁。白细胞中位值为17×109/L,血红蛋白中位值为71g/L,血小板中位值为37.5×109/L,其中MPN1例(1.0%);MDS10例(9.8%);AML48例(47.1%);CML9例(8.8%);ALL14例(13.7%);AL未分型5例(4.9%);淋巴瘤1例(1.0%);诊断资料丢失14例(13.7%)。102例1lp15重排血液病患者中,t(7;11)(p15;p15)有45例,占44.1%,其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男女之比:0.67/1,中位年龄21岁(11-76岁),主要集中于20-59岁,t(7;11)(p15;p15)主要见于M1、M2、M4、M5、ALL、MDS、CML-BC中,其中M2发生率最高,达46.7%。对保留染色体悬液的核型检测为或疑似11p15重排的72例患者进行NUP98重排异常的FISH验证,一共有49例(68.06%)FISH阳性病例,其中t(7;11)(p15;p15)核型异常病例有41例,占大多数。17例11p15重排病人中位生存期低于正常核型组,与复杂核型组相仿;其中位生存期低于低危组AML,高于高危组AML,与中危组相仿;较核心结合因子白血病(CBF-AML)组,llpl5重排病人中位生存期较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组DNA及PCR产物双向测序的方法对25例NUP98重排患者进行了FLT3-ITD突变检测,一共有7例患者含有此突变,突变率高达28.0%。2、新白血病融合基因NUP98-HOXD8的克隆及初步功能研究常规核型分析从一例患者骨髓标本检测到一种新的染色体异常,t(2;11)(q23;p15),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证实该核型异常累及了位于11p15的NUP98基因。3’-RACE结果显示,NUP98的对手基因是HOXD8,为NUP98的第12号外显子与HOXD8的第2号外显子发生融合。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扩增出NUP98-HOXD8融合基因,构建逆病毒载体质粒MIGR1-GFP-NUP98-HOXD8,采用磷酸钙沉淀法转染NIH3T3细胞系,成功建立稳转细胞株。体外实验结果显示,NUP98-HOXD8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IH3T3细胞的增殖。结论1.11pl5/NUP98重排患者主要为女性,且中位年龄偏低,从疾病分布来看,主要发生于髓系疾病,淋系疾病罕见。102例11p15重排血液病患者中,t(7;11)(p15;p15)有45例,占44.1%,其余11p15重排多以单个病例出现。t(7;11)(p15;p15)主要发生于女性,年龄偏低,可见于M1/M2/M4/M5/ALL/MDS/CML-BC中,其中以M2发生率最高,其余疾病类型少见。对于常规核型检测怀疑存在1lpl5重排的患者,可以应用FISH技术加以验证。FLT3-ITD突变在NUP98重排患者中存在高达28.0%的发生率。2.我们成功构建NUP98-HOXD8融合基因的逆病毒载体,并建立NIH3T3稳转细胞株,为研究NUP98-HOXD8融合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体外实验结果表明,NUP98-HOXD8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IH3T3细胞的增殖。我们将在建立NUP98-HOXD8融合基因稳转细胞株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致白血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