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发明的雨点釉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项特殊成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一个名贵釉种。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明清之后没落消失,近代很多陶艺工作者又重新致力研发,但研究结果不太一致,对于雨点釉的形成机理没有统一的认识。本篇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的分析整合,探讨其形成机理及合理的工艺控制条件,逐步将雨点釉的烧制方法以现代工具重新再现,为这类有特色的陶瓷技术提供一些经验基础。本篇论文的论述重点是雨点釉的生成原理与烧成因素,所以理论与实践就这篇论文来说同等重要。绪论部分说明了雨点釉的性质特点与名称由来,明确了本篇论文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的重点则放在历史论述。黑釉瓷器的生产是陶瓷史上不可忽视的课题,而雨点釉的产生,离不开黑釉的发展,所以本章首先对黑釉的发展历程做了回顾,然后对雨点釉出现的年代、背景与条件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主要是理论分析。首先对雨点釉的成分进行分析,经由中国陶瓷科学研究单位所做的成分分析,目前已基本了解雨点釉的形成因素;然后总结出雨点釉的生成原理。第三章主要是实践。根据第二章对雨点釉的成分分析,进行釉料配方试验,在采用当地天然釉土配料的基础上,使用普通制瓷原料进行配釉。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雨点釉合理的化学组成范围,试验证明,只要化学组成合理,工艺控制适当,无论使用天然釉土还是普通制瓷原料,都能烧制雨点釉。此外,通过烧成制度试验发现,合理的烧成工艺控制是产生雨点釉的关键性因素,同时还应注意釉层厚度、釉料细度等其他工艺条件对釉面质量的影响。最后,文章的重点则放在烧成之后的检验与探讨,根据烧制结果分析总结出雨点釉形成的一些规律和经验,并对其艺术表现进行相关阐述。这篇论文用现代的工具与方法,探讨了雨点釉的生成原理与烧制方法。本研究的成功,将有助于现代的陶艺工作者对雨点釉做进一步的研制开发,从而开拓出更宽广的艺术领域,使雨点釉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