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医疗费用的飞速上涨,控制医疗费用成为各国医疗体制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药品费用占卫生费用的比例为10%—20%,而我国的比例高达50%—60%。近几年来为了解决我国群众“看病贵”、“药价虚高”的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连续进行了22次药品降价。现实情况告诉我们,从卫生决策的整体角度选择最优治疗方案,控制药品费用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旨在将药物经济学的理念与卫生政策相结合,建设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药物经济学辅助决策框架。本文首先对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及市场失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药物经济学在医疗市场中的特殊作用,分析药物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作用,得出要解决医疗市场的效率问题,必需要采用药物经济学的科学方法,然后对药物经济学的国际发展历程给予系统的介绍。随之,本文对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而精练的阐述。虽然有些理论和方法在我国还没有发展,但是国际先进的方法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基础,我们有必要对之有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从而得出各种方法的利弊和应用的方向。在明确社会作用和理论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借鉴发达国家药物经济学在卫生决策中应用的成功经验,提出以我国国情和政策框架为基础的药物经济学应用框架。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和药品评价中心建立药物经济学评价机构,为我国的新药评审,药品再评价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提供决策依据;第二,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遴选《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各地区遴选《新农合报销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药品政府定价时,对企业申报的药物经济学材料进行审评,并提出评审的程序和步骤,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第三,企业内部要在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始终坚持将药物经济学理念纳入决策的参考范围。这样全面的应用框架才能从根本上辅助医疗体系和制药产业的决策环节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