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展现了党和国家对初中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高度重视,也意味着初中法治内容课堂教学工作将面临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是完善初中课堂教学体系、促进初中生成人成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师法治内容教学能力和学生法治内容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初中生的法治知识学习和法治素养发展状况以及教师关于法治内容教学活动质量进行的评价。进行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丰富的思想借鉴和客观必要性,其思想借鉴主要是由多元智力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共同组成的。多元智力理论的有力支撑要求我们在进行法治内容教学评价时从多个角度评估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基础支撑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充分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实现课堂资源等要素的最佳组合;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要求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学习的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完善法治内容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与提高初中生法治素养的时代要求,这三个方面是进行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必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目的不够明确。对学生法治内容学习情况的评价时,偏重学生的法治知识成绩和学生在法治知识方面三维目标的达成与否,失去了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本身应有的目标定位;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相对单一。对教师法治内容教学效果的评价时,忽视学生等多主体的参与度,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不够多元;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范围有所缺失。对学生的法治内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评价者的评价随意性较大,忽视了评价活动的全面性、过程性和实践性的原则,缺乏对学生全面的评价;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次数相对较少。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缺乏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和程序,还未完全形成稳定的评价模式;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较为简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时,局限于考试评价,忽视了多种评价方式的作用;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反馈不够全面及时。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反馈迟滞、片面,且将学生的成绩等同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通过树立正确的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观和注重法治内容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评价目标的落实两个方面入手,从而准确定位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目的。通过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师师间和生生间进行互评和家长积极参与法治内容教学评价三个措施,使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得以实现。通过确定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范围和严格遵循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贯彻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通过正确认识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常态化的价值和采取措施着力保障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频率,共同促进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常态化。通过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改革创新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的常用方法。通过重视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反馈、及时反馈法治内容课堂评价结果与有效利用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三个方面,完善法治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