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de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东天山戈壁沙漠覆盖区“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为例,研究覆盖区矿产资源评价方法。首先,系统的收集了研究区区域地质、矿产、航磁、重力、化探、遥感、数字高程及地质勘探报告等数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及数据录入工作(如坐标配准、矢量化、属性表赋值等),建立多源综合信息预测空间数据库;其次,通过对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土屋-延东典型矿床(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逐步理清了东天山“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所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及其主要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建立了“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找矿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分别对研究区区域重磁、化探、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地质解释:①应用地球物理位场边缘信息增强的方法(斜导数及其水平导数和欧拉反褶积反演方法)对重磁数据边界信息进行增强处理,运用向上延拓的方法分离重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建立重磁解译标志,推断和解译覆盖区隐伏构造和岩体;②根据岩石建造类型划分地质单元,利用富集系数法对不同地质单元内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规律进行探索分析,揭示戈壁沙漠覆盖层物质组成与基岩区可能的内在成因联系,查明不同地球化学元素的“活动性”,以确定合理的、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化密切相关的化探指示元素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局部奇异性分析的方法增强覆盖层内弱缓异常信息,利归一化指数叠加法计算多元素化探综合异常;③建立遥感影像(ETM+)线环构造目视解译标志,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与此同时,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干扰信息剔除(盐碱地、植被、云、阴影等)等预处理,运用基于特征导向的主成分分析方法(Crosta技术)分别提取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最后,以综合预测准则为指导,逐个提取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钼)成矿有利的要素图层并利用证据权法进行信息综合计算成矿后验概率图,圈定成矿远景区并进行评价。据此,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与认识:(1)东天山及其邻区具有多板块、多构造单元的复杂地质结构,其主要由塔里木、伊犁、哈萨克斯坦-准噶尔等几个古板快或微板片及其增生边缘先后经历了一系列的裂解、增生、拼合过程后形成的。自太古宙-古元古代原始陆核形成以来,其地壳大致先后经历了五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前震旦纪基底演化阶段、震旦纪-中志留世古天山洋形成与早期演化阶段、晚志留世-早石炭世古天山洋演化与大陆初始主碰撞阶段、晚石炭世-三叠纪后碰撞构造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以及侏罗纪-第四纪陆内发展演化阶段。其中,以第四阶段(晚石炭世-三叠纪后碰撞构造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壳幔相互作用最为强烈,伴随有大规模岩浆作用,特别是中-酸性花岗质类岩浆活动,有利于区内金属成矿元素大量迁移和富集,在时间上与东天山地区成矿作用高峰期相对应,与包括“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床在内的铁、铜、镍、钼、金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目前,学界对东天山及其邻区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及其相应的构造属性尚存在很多争议。当前一种新的认识为:以大草滩-大南湖断裂(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东段)为界,东天山及其邻区可划归为两大板块构造单元,以南为哈萨克斯坦-准格尔板块,以北属塔里木板块。研究区所涉及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哈萨克斯坦-准格尔板块东南缘吐-哈中间地块、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及塔里木板块北缘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中天山地块、艾尔宾晚古生代残留洋盆、北山早古生代裂谷带。其中,与“土屋式”斑岩型(铝)矿床产出关系密切的构造环境可能为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及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代复合岛弧带;(2)“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产于石炭纪碎屑岩-火山(凝灰)岩建造岩系中,如千敦组(C1gd)、脐山组(C2qs)、梧桐窝子组(C2w)等,与石炭纪-二叠纪中-酸性浅成侵入斑岩体,如斜长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等有关。矿化围岩蚀变发育,分带明显,围绕矿体呈“中心式”对称面型分布,自内向外大体上依次为强石英-黑云母-绢云母-硬石膏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绢云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与Cu、Mo、Au、Ag、As、Sb、 Pb、Zn、W、Bi、Cd等地球化学元素及其组合异常有关。斑岩(矿化)体通常表现为高极化率、中-低电阻率、局部高磁和低重力异常特征,并伴随有有铁染和羟基遥感蚀变异常。(3)覆盖区区域物探数据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以地质先验知识为前提,密切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物探数据的处理及综合分析。一方面,要全面认识和理解研究区区域地质演化过程、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区域成矿规律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为合理解译区域构造格架(包括断裂及构造单元等)提供正确的地质指导;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和系统收集区域内不同岩矿石建造的物性资料,如磁化率、密度、电阻率等,为定量或定性解释物探异常的性质做准备;②严格遵循地球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以地质为依据,岩矿石物性特征为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深化;③充分运用GIS和信息提取技术,利用GIS综合分析重磁异常与地质、构造、遥感以及化探等资料及其异常之间的对应关系,各类信息相互验证补充,以提高推断解译的可靠性。利用GIS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可以定量分析各地质要素,如岩体、构造等,与已知矿化之间的关联关系;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数据处理或定量解释工作包括异常的分离、边界信息的增强、定量或半定量反演等,在一定程度上能给覆盖区重磁解译工作增加很多辅助信息,如通过导数换算或欧拉反演,可以提取或者更清晰反映某类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决不能忽略定性解译工作的重要性,通常不能单靠某种或某几种数学模型的组合进行计算分析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为地质现象往往是极其复杂的,很多地质现象并不具有明显的数学统计规律性,唯有在仔细分析地质事实的前提下,通过解译人员的综合定性对比分析,才有可能认识到更为复杂的地质规律;(4)东天山地处大陆性气候环境,为典型的内陆干旱荒漠地球化学景观区,其基岩风化程度高,风沙大,风成沙、风成黄土覆盖严重。一方面,覆盖层对下伏岩矿石地球化学元素的垂向迁移有屏蔽作用;另一方面,地球化学元素侧向迁移作用普遍存在,不同地质单元内地球化学元素的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覆盖层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程度与基岩区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在风化、剥蚀以及风沙搬运过程,基岩中“活动性”较强的地球化学元素会大量迁移至覆盖层中富集形成外源次生异常。它们叠加于覆盖层内源次生富集异常之上,对识别和提取覆盖层以下与隐伏岩矿石建造有关的化探异常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在戈壁沙漠覆盖区,区域化探资料的应用,无论是数据处理还是地质解释都面临极大挑战:其一,提取弱缓信息,受覆盖层的影响,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所获取的直接或间接找矿信息往往为弱缓信息;其二,识别和分解复合叠加信息,在风化、剥蚀、风沙搬运等表生地质作用过程中,覆盖层通常会大量接受和堆积来基岩区的风化物,所获取的地球化学信息多为内源次生异常与外源次生异常信息的混合叠加。为了尽可能的减小戈壁沙漠覆盖区区域化探数据的使用风险,本文以识别和提取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为例,探索和总结了一套针对戈壁沙漠覆盖区区域化探数据处理的一般技术流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初步认识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球化学元素迁移及其在各地质单元内的分布特征:(5)覆盖层物质组成明显的受基岩区影响,二者中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呈现很强的线性关系,指示其物质组成很可能存在成因上的联系。依据地球化学元素在基岩区和覆盖层中的相对富集程度,可将研究区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中39种元素(氧化物)大致分为三组:①Au、U、K、Ag、Sr、As等在覆盖层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其有两种可能的来源:其一,为覆盖层本身相对富集的组分,由覆盖层下伏富含这类元素的地质体中垂向迁移至覆盖层内次生富集;其二,为覆盖层以外的基岩区侧向迁移组分(如风成土、风成沙等)中富集的元素;②Si、B、Li、La、Th等在全区分布相对均匀的元素,其也有两种可能的来源:其一,为地球化学性质相对较稳定的一类元素,在表生地质作用过程中没有或仅轻微发生“原岩”和迁移组分之间的“分异”,主要以被动迁移的方式进入到覆盖层中;其二,为覆盖层以外的基岩区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发生“原岩”和迁移组分之间有限程度的“分异”和侧向迁移至覆盖层中富集,重新调整了它们在“原岩”和覆盖层中元素的富集程度,最终呈现“均匀”分布的状态;③Mg、Co、Cr、Cu、Ni等基岩区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其在基岩区中的含量可能本身就相对比较高,而且在发生“原岩”和迁移组分之间成分的“分异”作用时,往往更趋向于留在“原岩”中。覆盖层中元素的次生富集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岩区不同岩性及其组分的“分异”和侧向迁移作用,其中Au、As、Sb、Cd等元素的最重要来源可能为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K、Bi、Ba等的主要来源可能为侵入岩,Ca的主要来源可能为沉积-变质岩地层。(6)研究区区域化探元素组合与分布规律大致呈现以下特征:①火山-沉积岩中普遍相对富集Cu、Au、As、Cr、Co、Ni、Sb、 Cd、Fe、Ti、V、Zn、Mg、Mo、Ag等多种金属元素,与区内Fe、Cu、Au、Ag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②中-酸性侵入岩中一般相对富集A、K、Na、Si、Be、Bi、Ba等与长英质侵入岩或稀有金属矿化有关的元素;③区内沉积岩-变质岩地层相对富Ca、Mg等与碳酸盐岩建造有关的元素。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化有关的化探指示元素可以为Cu、Mo、Au、Ag、As、Sb、Pb、Zn、W、Bi、Cd等,但Au、Ag、As、Sb、Cd、W、Bi的“活动性”较强,易迁移至覆盖层中富集形成假异常,给化探数据的处理、异常筛选和解释带来不便。因此,选择Cu、Mo、Pb、Zn四种元素作为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化有关的区域化探指示元素可能更具合理性,其不仅考虑了“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化本身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也考虑了东天山戈壁荒漠地球化学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次生异常的影响。(7)戈壁沙漠覆盖区基岩裸露区线环构造解译相对简单,但在覆盖层内能解译出的信息非常有限。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关键是各类干扰因素的剔出,如盐碱地、植被、阴影和云等,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特征导向的主成分分析方法(Cr6sta技术)提取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效果较好。(8)“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综合预测准则为:①构造环境: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带;②围岩地层:石炭统拉班玄武岩-安山岩及中-酸性火山角砾岩-玄武岩建造岩系;③岩浆岩:石炭纪-二叠纪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④重磁异常:上延20-30km剩余异常高值区内或梯度带上,局部中-高重磁异常;⑤化探异常:Cu、Mo、Pb、Zn指示元素组合异常;⑥遥感蚀变: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9)依据后验概率图,研究区共划分出四个一级远景区(A1、A2、A3、A4)和两个二级远景区(B1和B2)。其中,Al、A2、A3、A4远景区,处于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位于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和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内)、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明显的物化探及遥感异常,A1、A2、A3远景区构成呈近东西向延伸的斑岩铜(钼)矿带,中部A1远景区已发现有土屋-延东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东部A2远景区也发现有三岔口、三岔口东等中小型斑岩型铜(钼)矿床,而西部(A3远景区)尚未有发现,因此,寻找“土屋式”斑岩铜(钼)矿的潜力可能很大;A4远景区,位于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矿集区北侧,处于覆盖层中,成矿环境好,位于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内,目前尚未有发现斑岩型铜(钼)矿床产出,因此,找矿潜力可能很大,是寻找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的重要远景区,建议进一步开展大比例尺预测和找矿工作;B1和B2远景区位于斑岩型铜(钼)矿带北侧,已发现有土墩南东小型铜矿、东戈壁大型铝矿,因此,也可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与设备的飞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我国蔓延开来。介绍了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以及常见服务,并列举了目前我国最火爆的两款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工具
<正>企业的科学发展,关键在人。打造一支充满生机活力、敢于担当重任的基层员工队伍,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基层企业队伍的活力是一个企业员
<正> 随着“自能读书”的提倡,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已普遍重视了学生的预习工作。但要把预习抓扎实,做到事半功倍,我认为,还必须注意以下“四实”: 1.时间要求实。农村小学的学
回顾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演进过程,将当前众多学者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研究成果,从理论、实践和模型运用方面梳理造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状
海南椰奶清补凉是一款营养丰富的特色小吃,但其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甚少。本文对椰奶清补凉辅料配方、乳化剂复配、均质和杀菌等方面进行研究,优化其工业化的生产配方、工艺和
本文以虾头虾壳酿制虾油,研究了酿制过程中食盐浓度对风味成分形成的影响,数据显示:20%食盐浓度下酿制的虾油其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6.8450 mg/g,挥发性成分中醛类占2.77%、吡嗪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中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而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税费(包括土地出让金)在政府税收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额和意义,甚至已经成为部分地方
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许多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温度,由于改善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又带来了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各方面的交通需求被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各高校的教学信息化中,计算机应用越来越频繁,许多高校建立了学校的机房。在如今的高校,机房教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计算机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企业集团已成为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具有一定规模和共同战略目标的多法人企业经济联合体。在多法人企业经济联合体中,资金集中管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