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冷热源的温差发电系统的温度分布与电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me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集成冷热源的温差发电系统的实验平台与仿真模型,分别基于液体对流传热、固定热流率以及气体对流与辐射传热三种不同形式的热源,研究温差发电系统在接通负载前后的温度分布与电性能,并分析珀尔帖效应对这两者的影响。  对于基于液体对流传热的温差发电系统,通过实验和仿真分析了在开路情况下,流体温度及流速对系统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冷热端流体对流传热系数远大于发电片热导,冷热源温差基本分布在发电片两端,流速对于温度分布的影响只有在流速很小时才显现出来。测量了温差发电系统的电性能和温度分布随负载的变化,由于珀尔帖效应,负载减小时冷热端温差减小;由于冷热端流体大的对流传热系数,珀尔帖效应对温度分布的影响不明显,这有利于获得大的输出功率。输出功率在负载增加时先增大然后减小,而且随着温差发电片冷热端温度差增大而增大。同时通过对实验和仿真计算的输出功率的比较,指出要使发电片在较大温差下高效工作,必须防止热电材料与铜导流片间焊点的性能恶化。  对碲化铋基温差发电系统在热端固定热流率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及输出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和仿真计算。实验结果和珀尔帖热计算结果表明珀尔帖效应在200℃高温下的影响不容忽视。计算了热端固定热流率工况下方钴矿基温差发电系统切断负载前后的温度分布,分析在大温差工况下发电片切断负载后温度迅速升高的原因,指出在大温差下、热端固定热流率工况下,珀尔帖热对温差发电片温度分布及电性能的影响较大。  以烟气热源为例,研究了基于气体对流与辐射传热的温差发电系统的温度分布。计算了不同负载下温差发电片冷热端的温度,发现珀尔帖效应对于温度分布影响比较明显。对比以烟气为热源与热端固定热流率工况下温差发电系统接通负载前后的温度分布,发现基于气体对流与辐射传热的热源形式更有利于温差发电。从热量角度分析发现,珀尔帖效应在500℃以上的烟气热源工况下对温差发电片冷热端的温度分布影响较大,且随着烟气温度上升影响不断增大。
其他文献
随着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SU-8胶的UV-LIGA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U-8光刻胶已成为制作高深宽比结构的首选光刻胶。然而SU-8胶在工艺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这个问题是制约用SU-8胶制作更高深宽比及尺寸精度微结构的重要问题之一。超声时效技术是材料去应力方面的一项重要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金属残余应力,可以在聚合物加工中影响大分子链运动,降低聚合物黏度。本文
期刊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提高插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中国目前水稻机械化面积只占到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8%。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各种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其关键部件-
微/纳机电系统的迅速发展对微/纳米器件摩擦、润滑和磨损特性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文从纳米尺度上摩擦的机理以及摩擦的本质出发重现了出现超固体润滑状态的条件。同时
期刊
本文从实验与理论两方面对不同乏油工况下带有表面形貌的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表面存在浅划痕和深凹谷时的弹流润滑特性。随后研究了考虑表面形貌时乏油对表面凹陷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椭圆接触下气穴区宽度对表面凹陷的影响。使用光干涉油膜测量系统对表面带有浅划痕和深凹谷的钢球分别进行了实验,采集了轻、重载下全膜和乏油润滑条件下的光干涉图像并使用MBI膜厚测量软件测量了中截面膜厚。同时给出了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