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达里加山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直接过渡的区域,属于季风边缘区。目前,其上无现代冰川发育,但第四纪期间曾经历多次古冰川作用,并留下了丰富的古冰川遗迹。本文选取该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地貌地层学和冰川沉积学工作的基础上,运用10Be暴露定年(22个样品)对其进行了精确系统的定年并构建起古冰川演化的年代序列,再运用各种间接估算方法和模型重建了该区域局地末次冰盛期(local last glacial maximum,LGML)的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line altitude,ELA)及相应的温度状况,初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达里加山地区至少经历了 4次规模较大的冰进,其年代由老到新分别为37.14±3.32~52.96±4.70 ka(MIS3 中期)、20.17±1.79~26.18±2.47ka(MIS2)、16.92±1.49~17.24±1.53 ka(MIS2)和 11.56±1.03~1 1.89±1.06 ka(Younger Dryas),都较之早期的研究结果要年轻的多。达里加山的LGML与MIS2的全球末次冰盛期(global last glacial maximum,LGMG)不同步,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处山地类似都发生于MIS3;同时以该区域的夷平面东北部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面积约为230 km2的冰帽,占据了几乎整个山顶,并溢入周边的冰川谷中形成溢出冰川。之后,MIS2的两次冰进的规模则要小的多,而最近一次规模较小的冰进可能是对Younger Dryas的响应,但仍需更深一步的研究加以验证。(2)基于该区域已有气象资料和现代ELA处气温与降水关系经验公式,推算出达里加山地区现代理论ELA为4788±100 m。应用侧碛最大高度法(maximum elevation of lateral moraines,MELM)、末端至冰斗后壁比率法(toe-to headwall altitude ratio,THAR)、积累区面积比率法(accumulation area ratio,AAR)和面积—高程平衡率法(area altitude balance ratio,AABR)重建了达里加山 MIS3的 古E LA,发现当时的ELA为4025 m。考虑到后期构造抬升(速率为0.75 m/ka)的影响,MIS3时的ELA为3996 m,因此,其ELA较之现代降低了 792±100m。(3)基于ELA处气温与降水的关系式和度日模型,并考虑到年降水量可达现代53~96%的状况下,推算出MIS3中期的气温降低值为4.3~5.6℃。较之其他古环境指标记录的LGMG气温降低值要小,表明该区域LGML与 LGMG的不同步(MIS3冰进)是低温结合较丰富的降水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