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社会关系的生产——以武汉市首义文化公园为个案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广场等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承载着城市居民深厚的集体记忆和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市民大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场所。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公园、广场对于缓解居住隔离带来的公共生活失落、社会关系淡漠,培育市民大众的公共生活观念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意义。   鉴于目前学界偏向于公共空间缺乏人性化设计和规划研究,笔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把研究重点放在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及其人们在此基础上结成的社会关系。   在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环境急剧变迁的背景下,“社会空间”将人与空间的互动相结合的研究理念,受到了众多城市研究者的青睐,他们秉承列斐伏尔将空间视为社会产物的思想,对都市中各种空间形式进行研究,以期得出空间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功能。   本文在社会空间视角下,考察在武汉市人民历史记忆和现实生活中极具纪念意义和使用价值的首义文化公园,通过观察各种社会力量对空间的改建及其空间使用者在空间使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分析公园从公共空间变成具有多种社会意义的社会空间过程,试图进一步探讨公园、广场这类公共空间在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对城市居民及其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认为,首先在城市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急剧变迁的背景下,政府的规划、市民的参与和历史文化的推动三者合力促成了首义文化公园的建成和改建。其次,公园不仅为市民大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在市民社会生活中承担了多种社会功能,使得具有不同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的人在共同的活动中获得了极具意义的联结,而这些联结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城市人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情感性和工具性的支持,使公园成为缔造着复杂社会关系的社会空间。第三,公园、广场这类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场域,良好的空间环境,有助于培育生动的社会生活,为缓解城市化进程中都市人的孤独、冷漠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随着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消费的社会。与此同时,消费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需求,而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表
攻击性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或造成他人痛苦的心理倾向,其中工具性攻击性指个体将伤害他人作为一种获得回报的方式;冲动性是一种易导致不恰当或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倾向,关于工具性
21世纪初期,是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此情况,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出现了暂时性的“结构性的失业”。即一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是现代社会中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工人,也不是传统乡村社会格局下的耕种农民。农民工在转型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非常
学位